3月25日,“车谷号”汽车滚装船首航暨武汉港汉南港区临时开放启用活动举行。上午10时40分,“车谷号”汽车滚装船鸣笛起航,650辆新能源汽车乘船启运,由武汉港汉南港区邓南作业区运往上海港海通码头,然后换乘海轮运抵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出口欧洲。
“车谷号”的首航,标志着武汉经开区进一步贯通通江达海、内外联动的国际化通道,将有力助推“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助力湖北打造九州通衢的开放支点,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武汉经开区是长江流经武汉的第一站,拥有宜港深水岸线28公里,占武汉市宜港岸线的32.9%。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武汉港汉南港区纱帽作业区(经开港)、邓南作业区(汉南港)临时开放,允许国际航行船舶停靠。
武汉港汉南港区上溯重庆、下抵苏沪,是目前长江中上游唯一具备汽车滚装外贸功能的港口。其中,邓南作业区(汉南港)建有1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的滚装泊位,年设计商品车通过能力15.5万辆。纱帽作业区(经开港)陆域面积240亩,岸线330米,建设有3个5000吨级多功能泊位,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30万标箱,间杂散货设计吞吐能力150万吨。2024年,武汉经开区以武汉港汉南港区为依托,为东风、长安、上汽、吉利等车企提供港航及物流分拨服务,实现汽车吞吐量超70万辆。
长安民生物流市场总监朱天舟介绍,汉南港区临时开放启用后,原本通过内贸通道运输至沿海港口后转运至境外的出口车辆,可通过汉南港区直接联动运输至境外。“车谷造”汽车将在武汉经开区直接办理海关手续,最多不超过2个工作日,随后通过江海联运至沿海码头出口。比起传统模式出海,单车出海成本至少降低1000元。
现场,武汉经开区与湖北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江中游汽车(出口)集散中心揭牌。武汉经开区与湖北港口集团将深化合作,在武汉港汉南港区打造长江中游汽车(出口)集散中心,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临港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外向度,以整车“出海”带动零部件企业协同“出海”,助力“车谷造”汽车高效便捷出口、快速抢占国际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14日,鄂产汽车“出海”的先锋专列——中欧武汉班列“东风号”顺利开行,“车谷造”新能源汽车经“陆上丝绸之路”直达欧洲腹地。
“‘车谷号’首航,预示东风汽车出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实现一站式贯通。”东风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涛说,东风汽车将与省港口集团和区域供应链共同构建“水陆联动、多式联运”的一体化国际物流新体系,持续提升“车谷造”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当前,武汉经开区努力从“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此次临时开放,为“武汉造”汽车开拓国内市场、出海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物流运输通道。
“车谷号”是武汉港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后开航的首艘汽车滚装船。上半年,武汉港汉南港区还将开通武汉经开区—日本名古屋的近洋直达国际航线,年内计划以邓南作业区(汉南港)作为始发港,发运3万辆“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配件出口欧洲、美洲。
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东风号”开行、“车谷号”首航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提高产业外向度”要求,水陆并进建立港区联动、港港联动、协同高效的汽车“出海”服务体系,打造长江中游汽车(出口)集散中心,助力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中国品牌汽车持续降低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通讯员:蒋秋雨 郑奇悦)
供图 李岿
来源:武汉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