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说给世界听 英国华侨光谷做了近4年志愿讲解员
站内

把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说给世界听 英国华侨光谷做了近4年志愿讲解员

原标题:把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说给世界听

英国华侨光谷做了近4年志愿讲解员

丁慧苑(戴耳麦者)给观众做英语讲解 中国建筑科技馆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胡长幸)“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建筑上用榫卯结构拼接的窗花经常用龟背锦纹,表达人们对长寿的美好盼望……”4月12日下午,志愿讲解员丁慧苑,又一次穿上红马甲,走进东湖高新区佛祖岭福利院,为这里的老人们,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里窗花纹饰蕴含的吉祥寓意。老人起身或落座,她及时搀扶,轻手轻脚。

丁慧苑是英国华侨,几年前一家四口来到武汉光谷定居。回来后,她不再是职场上的“女飞人”,而是一边照顾家庭支持丈夫工作,一边利用空闲在中国建筑科技馆做双语志愿讲解员。

2018年年底,丁慧苑的丈夫决定从英国回到家乡湖北武汉,投身于半导体产业。2020年,丁慧苑带孩子逛到了中国建筑科技馆后,非常欣喜,因为发现这个馆的展览理念与国际接轨,老少皆宜。建筑科技文化是她从小就很喜欢的一个方向,于是2021年6月她加入了这里的“传承匠心”文化志愿者团队,穿上红马甲,从此开启了“第二人生”。

做建筑讲解员,门槛可不低。专业知识的储备、语言技巧的磨炼是基本要求。丁慧苑开始花大量时间做准备,翻阅文献资料,把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吃透”。在整理家务的间隙,在孩子上羽毛球课的场馆里,甚至在出差的高铁上,她都会抽空看书、准备介绍词、制作课件。“背东西和讲东西是有区别的,输出知识前,首先自己要先消化。”

久而久之,丁慧苑成了中国建筑科技馆讲解员中的“半个专家”。观众们给了她认可:有观众听完讲解后鼓掌称赞她的专业,还有观众把礼物邮寄到馆里,表达对她的感谢。

近几年,国际友人参观建筑科技馆的数量越来越多,丁慧苑决定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馆内英文讲解工作。除了系统梳理英文讲解词,还会盘起中式发型、身着传统服装,尽量让外国观众全方位、沉浸式了解中国科技文化底蕴。

“丁老师做志愿服务有近4年了。”中国建筑科技馆社教部主任胡微介绍,如今她还深度参与馆内活动策划,进校园、进社区授课等各项服务中,累计讲解200余场(20多场针对国际友人)、服务831小时、服务约6000名观众。2024年她荣获“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推荐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