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蕲春:织密“三资”监督网 守好集体“家底子”
“经过这次清查,我们村六口闲置多年的鱼塘和一座废弃小学被重新盘活,发包后预计能为村集体带来三万元的年收入。”近日,在蕲春县青石镇桔子林村二组池塘边,财经委员蔡某一边忙着指挥清淤作业,一边向前来走访的镇纪委干部介绍着村集体“三资”清查成果。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蕲春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专项监督为抓手,聚焦“查、改、治”三个环节,统筹建立“信息共享、会商调度、联合监督、线索移交”四项机制,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乡镇主体责任,深挖细查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资产处置不公、集体资源流失等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全力守护农村集体发展“家底”。
底数清、情况明,才能精准发力。近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村调整合并,部分村对集体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管理不善。为解决“糊涂账”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行动,快速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台账,全面掌握全县各村土地、山林、堰塘等集体资产资源情况。
“我们通过跟进监督发现,有的村在清查过程中存在漏记、错记等现象,造成账实不符。”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各乡镇纪委联合镇农办、财政所组成专班,通过以账查物、以物对账等方式,对“三资”管理平台录入数据明显异常的村进行实地核实,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颗粒归仓”。
群众监督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监督方式。该县纪委监委压紧压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责任,督促各村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期公示资产出租、收益分配等“三资”管理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结合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12345热线”“互联网+监督”等智慧监督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系统分析研判“三资”管理问题线索,严查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查处相关问题166个,处理处分106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既要靠监督纠偏、惩治震慑,也要坚持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村级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等方面管理制度,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廉动力”。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