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建电子涂鸦墙 黄金周迎客17万无1例乱涂乱画
黄金周期间,17万游客涌名楼,却再无一例乱涂乱画。这一切是缘于黄鹤楼景区首次使用了“电子涂鸦墙”。“电子涂鸦墙”实际上是一台多功能的黄鹤楼旅游导览系统,上面有一块高约1米、宽约0.5米的可触摸电子显示屏。查看当天“涂鸦”内容发现,大部分游客的“涂鸦”之作,为“某某到此一游”,也有“某某和某某天长地久”的海誓山盟,还有称颂名楼的诗句。
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薇教授认为,“电子涂鸦墙”的积极效果已在黄鹤楼公园得到初步证实,该创意值得推广。同时她也提醒景区建设者:切莫“一窝蜂”,在一些容易“勾”起游客“涂鸦”欲望的景区,如碑林、风景名胜等,可以推广;而在其他一些不容易发生涂鸦的景区,则没必要采用。[详细]
武当山现最强“到此一游”:石壁上刻1家6人姓名
今年6月11日,一位游客在武当山旅游时,竟在石壁上发现一处连签6个名字的“到此一游”,并同时刻下游客的家乡所在地。陈先生将其拍照后发布到微博上,被网友们惊呼为“最强到此一游”。从照片可见字迹较深,刻画时应该比较用力。“这是从金顶下山的路上看到的,就被刻在路边的山石上,特别显眼。”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跟家人一起到武当山旅游的,看到这排刻字后,顿时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
记者了解到,在武当山景区,由于许多建筑是文物,要保持原有形态,无法重建或粉刷,因此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擦拭等方法清理。而这样的刻字,对景区来说甚至是无法修复的损伤,给工作人员的处理带来许多麻烦。网友们纷纷呼吁游客们不要为了所谓的纪念而给景区山石草木和建筑带去伤害,亦有网友表示:“以破坏公共环境为代价的留念,只会让自己蒙羞。”[详细]
长江大桥栏杆现“到此一游” 网友:请发诗刊上
近日微博上流传一个传说,“据说在武汉,如果一对情侣一起走完长江大桥,他们注定会一辈子在一起,如果只是一个人走,那么他肯定会孤独终老……”不管你相 信与否,足见长江大桥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地位。昨日,博主李逢亭一条直播大桥栏杆上不文明涂鸦的微博,更引起了网友对长江大桥这张耀眼城市名片的关注。李逢亭发现有些留言,写得还挺有才,于是他呼吁爱写诗的人们努力创作,把诗歌发到《诗刊》上去,而不是大桥护栏。[详细]
“到此一游”令刻痕不朽 让文明蒙羞
“电子涂鸦墙” 能否涂掉不文明?
十一黄金周期间,黄鹤楼的“电子涂鸦墙”正式投入使用后,主楼柱子以及墙壁上没有发现新的刻画痕迹。用“电子涂鸦墙”替代游客涂鸦行为,虽是次优选择,却为景区在管理模式上打开新思维。对于类似游客不文明行为,在社会文明尚未达到高度自觉之前,不能单纯依靠拦堵和处罚,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在宣传倡导文明旅游之际,也应理解游客的合理诉求和欲望,采取疏导的模式,帮助游客宣泄压抑在内心的情感。
此乃一项人性化措施,符合时下流行的体验式旅游。如假以时日,或许也能为黄鹤楼加分,吸引到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涂鸦。至于此举其它景区是否可以借鉴,不妨综合考虑再作判断。[详细]
“到此一游”中国式陋习引热议 专家建议重罚治理
众多“到此一游”事件让国人出了丑,闹了笑话,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客观来讲,虽然国外也有这种乱刻乱画的现象,但是中国比较严重,这反映出国人文明素质偏低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处罚,对于这种在公共场所乱刻乱画的行为也应进行处罚,而且要重罚。乱世要用重典,要让乱刻乱画的人为自己的不文明、不自觉付出代价,要罚得让其肝颤,这样才可能减少这种陋习,从而促进国人素质的提升。[详细]
本该文明出游,何以反成“审丑”之旅?
不文明旅游的现象,年年发生,年年引起关注与讨论,却始终没有明显转变,更不要说彻底解决。或许,我们在对游客不文明行为提出批评的同时,也应在其它方面找找原因及对策。
作为景区,针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批评、发牢骚的层面,还应该反思自身做得怎么样,以及应该怎么去做。甚至包括,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提高服务水准等工作,来博得游客的欢心,赢得游客的支持,从而自觉配合管理,文明旅游。要知道,在景区与游客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很重要,否则,很可能导致游客产生逆反心理,加剧不文明旅游行为。
旅游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也能采取相应的举措,对游客、导游、景点管理员等进行责任规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那么,离文明旅游也许就更近一步了。 [详细]
法制:新《旅游法》治理“到此一游” 为公德撑腰
新《旅游法》于“十一”开始施行,对于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法律对道德约束的及时补缺,在当下可对乱涂乱画者起到震慑作用,让相关部门监管更有依据,更具力度。长远而言,也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规则意识,降低公共建筑和景区的维护成本,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常回家看看”到禁止“到此一游”,法律对于公德领域的行为的约束,是强有力的导向和支持。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法律人性化生活化的尝试。希望此类接地气的法律法规,能够得以善加执行,发挥良性作用,为公德公序鼓劲撑腰。 [详细]
政府:督促全民统一文明旅游意识
近日,湖北省旅游局启动“文明与旅游同行”活动,号召:十一出游只留影,不留垃圾不留字。旅游时垃圾到处扔,骑在景观上大摆Pose,景点绿地随意踩,人多插队“很自然”,乱涂乱画“到此一游”……这些景区不文明行为几乎司空见惯,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大量市民被吸引,他们纷纷在广场的“文明旅游行动承诺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省旅游局向全省游客发出文明出游倡议:“让我们一起文明出行。我们承诺,出游时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出境游不大声喧哗,不随意对准他人拍照;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插队……”[详细]
自律:从自身做起 提高文明道德素养
旅游业这些年已呈现井喷之势,但始终缺乏一部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约束其不文明行为的全国法规。而各地热衷于门票涨价,急功近利大开发获得短时效益的相关部门,也往往在服务和管理上双重缺位,往往挣得盆满钵满的代价是景点很受伤。而凸显在孩子身上的文明道德缺失问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难辞其咎。
是否抽出哪怕一点时间告诉孩子文明的标准,道德的规范,以及公民的含义。不然纵使孩子在分数指挥棒下顺利考入重点中学,乃至上了北大清华,也是拥有不健全人格的中国病人。”该事件值得全社会反思,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已不是小事了,而是事关国民素质、国民形象了,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提高文明道德素养。 [详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景点刻字在中国早已属于根深蒂固的陋习。众多“到此一游”事件的曝光也掀起了一场网络口水战,网友直指这种“中国式陋习”再一次让国人蒙羞,除了逞了一时之快外,不仅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丢失了文明。“电子涂鸦墙”确实减少了人们在景区的“涂鸦”行为,但治标不治本。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时间与过程。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恶习,还是要从提高公民素质入手,并且国家、政府、个人多方联动才能标本兼治,让“到此一游”到此为止。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