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解读
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是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人。他们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三镇掀起了一股"学习吴天祥、争做吴天祥"的热潮。1996年6月,吴天祥所在的武昌区信访办成立武汉市第一个"吴天祥小组"。如今,"吴天祥小组"已遍布武汉的部门、街道、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小组已超过1万个,小组成员数十万人,仅武昌区就有志愿者11.7万人。
从吴天祥,到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再到如今数万个志愿者组织,现在湖北武汉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已达百万人。
现如今,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看到那些不同颜色的马甲、小红帽、小黄帽们,他们不仅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更是成了人心向暖、友爱互助、乐于奉献等诸多美好元素的指代。
但还有些志愿者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不为市民所熟知。
10月25日晚,3名在长江中遇险的外地青年被多名武汉市民合力救起,参与施救的陈忠贵却魂归大江。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施救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如果不是陈忠贵的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今年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
此外,在武汉还有一支保护古建筑志愿者小队,他们历时一年,探访武汉大街小巷,通过镜头记录下"汉口老建筑"的沧桑与繁华,为每栋建筑建立单独数据库,向市民展示曾经的老汉口。
目前,志愿者已构成千万武汉市民的"骨骼",今年6月,武汉启动了打造"志愿者之城"计划。该计划将通过6年努力,在202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志愿者之城",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5%,志愿服务10分钟服务圈在城区形成。
12月5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谨以本期图片记录这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人。
(部分图片由武汉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提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