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湖北视觉中心 出品
1/ 41

无论是传统旧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承载着每个读书人最朴素的文化情怀。过去的几年,越来越多的书店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消失。所幸,经历了一段萧条期后,书店的寒冬似乎已经过去了,春日的阳光从城市上空普射下来,书店带着它所倡导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渐渐归来。

2/ 41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闹的时代,充斥着噪音,以至于重回安静、缓慢的环境,会是那么不习惯。所幸,现在仍有这种空间,借此你得以进入一个需要思考和洞见的世界。

3/ 41

武昌大东门,有一个40平米的小店铺,店铺里有一个有趣的老头子。老板陈老汉用20多年的时间,营造了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世界。尽管它外表平淡无奇,内里也是稍显杂乱,但里面每本书籍赋予人们的想象与思考,超越了狭窄的空间,将这40平米扩展成了大世界。

4/ 41

在旧书店狭窄的环境内,成堆的书籍以各种姿态容纳其中,陈老汉每日做的最多的事,便是搬书、堆书、整理书。在这里,最无价的是书,也许某一本充满褶皱的书籍,其实价值不菲;在这里,最不值钱的也是书,两块硬币就可以买一本1984年出版的摄影教程。

5/ 41

这日一大早,老顾客韩先生就来到了书店,他很快就选中书籍,老板默契的接过、放在书店门口,不一会儿,书已经堆成了山。

6/ 41

陈老汉一边将书放进蛇皮袋中,一边数数。他将袋子打好结,说道,“刚好一百本,不多不少。”韩先生问完价格马上结算,也不讲价。

7/ 41

韩先生住在武大,从事金融行业,因为知道老板进了一批货,才特地起早赶过来。他也经常在武大周围的旧书店淘书,只是陈老板这里的书籍种类和数量更繁多。他结完账后,和老板寒暄了两句,又赶去上班了。

8/ 41

旧书店经营不善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不容乐观。旧书店里书是一捆捆卖,刚进的书转眼就没有了。买书的人还是很多,很多是老顾客,来了直奔店内,也有路过的人,临时起意想进来看看,他们大多会在门口踯躅一番。

9/ 41

尽管每天有那么多包装精美的书籍诞生,但老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岁月的沉淀,它们与新书有着不同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人不远千里赶来这里。只要老书还有一群“死忠粉”,那么旧书店的灯火便会不灭。

10/ 41

这位先生也是老顾客了,在店门口和陈老汉闲聊了很久,才开始淘书。他对陈老汉说,“还是老书好啊,现在出的书都是配合当代人的趣味。”

11/ 41

他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太清,在店内逛了很久,塞在角角落落里的书籍也都不放过。

12/ 41

一上午的时间,陈老汉已经卖了数百本书,他说:“今天是工作日,顾客比较少,到了周末,买书的人更多。

13/ 41

书店里落眼之处都是随意推放的书籍,只是有一处不一样。书架中间,有一个绿色铁皮柜,平时柜门都是用一把金色小锁锁起来。

14/ 41

这里面的书籍品相完好,相对比较珍贵。有时顾客会直接打电话给陈老汉,直接指定书籍。陈老汉从业多年,他懂二手书的成色,绝大多数时候,他都可以快速、准确的估算书籍的价值,给顾客最合理的报价。这也是书店能经营下去的重要原因。

15/ 41

进货量大,是陈老汉经营书店的另一秘诀。因为这个缘故,阁楼里总是堆满了书籍,给人落脚的地方也没有。

16/ 41

中高档的旧书、普通的旧书都在陈老汉的进货目标内,他说,“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书,书店里各种书都要有。”

17/ 41

陈老汉经营书店20余年,今年已有63岁,他说,“将这个书店继续开下去的原因,早就不只是为了卖书。”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二手书相遇,能给来到这里的人最好的品书环境。

18/ 41

这些年来,来这里买书的人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企业老板、政府机关人员。不管是普通的学生,还是有身份地位的政客,来到这里的那一瞬间,他们都只是爱书人。

19/ 41

如同印证了那句话:“读书之时人的平等,比洗澡时更多。无关时间,无关地点。慵懒卧躺读书的主妇也有端庄,街头翘臀读报的男子亦是绅士。”

20/ 41

有人认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手机就像一个袖珍书上有一个小型的时代广场,上面灯光闪耀,人群汇聚,尽在其中。这种形容之下,书籍本身似乎显得黯淡无光。这几年,在网店冲击、店铺租金的双重压力下,传统人文书店举步维艰。

21/ 41

如今,传统旧书店的寒冬似乎已经过去了,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春日的阳光从城市上空普射在各个旧书店上,传统旧书店和它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渐渐归来。

22/ 41

同时,实体书店也被春日的阳光温暖得融化了一角。经历了萧条期后,读者、行业人士呼吁和行动,扶持实体书店已成为一种共识。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过奖励、贴息等方式,助力实体书店发展。

23/ 41

在被认为是武汉文化地标的这家实体书店里,店员董运松也感受到了这份暖意。他去年冬天来到这里,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便是整理书架、添加新书、布置展台等。

24/ 41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今时已不同于往日,在扶持政策、以及书店自身的转型努力之下,有一批人返回到了实体书店。

25/ 41

他说,“我们正好是目睹了实体书店经历倒闭潮的那一批人。那年,看见武胜路新华书店倒闭,这种感觉很不好。”他认为可能正是这种记忆驱使他来到这里,整日与书相伴、与读者相处。

26/ 41

和董运松一样感受的人还有很多,实体书店的回暖,最直接的反映在读者身上。

27/ 41

在过去,很多人来到书店看书、挑书,却选择在网上书店买书。实体书店好像变成了一种公益性的存在,但它实际上需要读者的消费才能维持下去。

28/ 41

现在,在实体书店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据董运松介绍,今年有个长沙的女孩子特地过来,买完很多艺术类的书籍,当天就回到长沙了。更宏观的看,市场确实有了变化,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有特色的实体书店出现。

29/ 41

为什么有了网上书店,人们还要去实体书店?为什么电子书来势汹汹,实体书店却仍活的不错?因为实体书店也有了改变。

30/ 41

实体书店还在卖书,但它也卖服务了。不仅是提供更好、更多的书给读者,还要做更多的事情。

31/ 41

卖服务听起来很抽象,其实从细节的事情就能体现出来。在这家实体书店里,如果有读者在睡觉,店员会走上前去提醒。

32/ 41

实体书店里常常有很多喧闹的孩子们,店员也会一个个提醒。

33/ 41

这不仅会利于顾客改变阅读习惯,也能把更好的阅读空间和环境留给其他顾客。这么喧闹的城市,能保留这么一个安静的乐土,容纳一群认真阅读的人,很难得。

34/ 41

曾有一段对实体书店的描写吸引过很多人:“直到天花板的书架有30米,大约需要2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如果你赶上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过程中,大约十束阳光会暖洋洋、懒洋洋地打到你身上。”

35/ 41

但仅仅通过体验来吸引读者买书,结果并不理想,实体书店仍旧无法应付房租等成本。它们选择转型,售卖文具百货、举办沙龙活动等,让顾客能获得更多和网上购书不一样的体验。

36/ 41

在这家实体书店的3楼,有一个能够容纳一百多人的休闲区,在这里有文具百货卖,也有茶水甜点等供应。

37/ 41

很多顾客会和家人、朋友一起来看书、挑书,书店的环境安静,不允许喧哗。很多人需要一个交流和休息的空间。

38/ 41

除此之外,开食堂、举办活动也是吸引新老读者的手段。有些顾客会去一楼的餐厅吃饭,餐桌旁就有书架,可以随时取一本书来看。每周末会举办沙龙活动,邀请的学者、作家、媒体人会吸引很多读者,这段时间内,店内会变得比平常拥挤很多。

39/ 41

卖书与开书店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开书店容纳了更多的内容,卖饭、卖设计、卖人与人的交流,书店变成了百货商场,只是商场里卖的所有商品,无一不是为了文化服务。

40/ 41

如今的实体书店,为人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这些虽是实体书店的商业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在改变一个区域、甚至是一个城市的阅读环境。

41/ 41

无论是传统旧书店,还是实体书店。它们或大,或小;或隐于街道里弄,或居于商业中心;好的书店会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拥有一家有温度的书店,是这个城市每一位读书人的幸运。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监制:郑清雄    摄影:童世超    文字:钟微    技术:李成龙
COPRIGHT©HB.IFENG.COM
互动邮箱:city_hb@ifeng.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hbifeng
栏目合作
联系人:郑清雄
电话:18911597721 邮箱:55073533@qq.com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