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执法记录仪里的战“疫”温情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2020-03-30 第期

原标题:执法记录仪里的战“疫”温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小萍 通讯员谭宝珍

“出发!”

对全车消毒后,民警朱政打开执法记录仪,悬挂车顶天窗上,开启“爱心服务”的一天。

疫情来袭,为解决交通管制下群众就医、出行难题,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分局成立“伍家爱心服务队”,调配3台警车,20名警力覆盖辖区4所大型医院,从事执勤和志愿服务。其中,朱政和队友的执勤点位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公开电话,有求必应,专职、专车、专岗护送!

贴有爱心服务标识的3台警车,成为街头流动的“110”。受助群众的喜怒哀乐,原生态录入一台台车载执法记录仪中。

有人轻轻抹去泪水,有人“喋喋不休”感谢,有人笑着挥手致意……

翻看朱政的执法记录仪,镜头里的故事直抵人心。

5岁萌娃的两次敬礼

“你的枪到哪里去了?”

“你想看枪啊,等你牙齿好了,我给你看好不好?”

“恩泽,你说你长大了要当警察对吧?”

“对!”

“为什么想当警察啊?”

“警察抓坏人。”

翻看执法记录仪里的这段记录,朱政露出微笑。

3月8日,5岁的李恩泽因为牙疼,被妈妈和奶奶带到仁和医院看病。没想到,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只开设了发热门诊。他们想去宜昌中心医院,但没有车送,保安向其转告了朱政的电话。

上警车后,心情变好的一家人,和朱政聊起了天。

李恩泽和朱政儿子同龄,都有一个警察梦,都喜欢动画片《黑猫警长》。

警车抵达目的地后,告别之时,小男孩突然给朱政敬了个礼,转身去医院了。

萌娃看完病后,朱政又接到他妈妈的电话,顺路将他们送回家。

下车之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为他们撑伞的朱政,又意外收获了萌娃的一个敬礼。

“小男孩的两次敬礼,让我很感动。”

盯着屏幕上的敬礼瞬间,朱政说:“小男孩都有警察梦。两次出车帮助了他,把警察梦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我很自豪。”

全家福里的“陌生人”

“我是爱心服务队的,到住院部楼下了。”

3月7日下午两点半,朱政给仁和医院产科护士打完电话不一会,李静夫妻抱着婴儿上了车。

“去当阳,我爸爸办好了手续,在高速路口接。”29岁的李静开口就道谢,“还好有你们,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回家。”

“不着急,产科护士们都有我的电话,我已经送了十几个产妇回家啦。”朱政答。

“这是我第一次坐警车呢!”

“我也是,姑娘一出生就坐上警车,比我们强。”

“安全抵达了,能不能合个影,等她长大以后讲给她听。”

……

抱着怀里的小千金,小两口在车上聊天。

路程才跑了一半,朱政又接到一个求助者电话,要从仁和医院回高新区。

“你这一天要跑好远啊!”李静感慨。

“是啊,有时一天跑400多公里呢。”朱政答。

警车抵达当阳检查站,李静的父亲已等候多时。

下车后,李静邀请朱政一起合张影。

“咔嚓”一声,李静爸爸举起手机,拍下了这张有着特殊意义的全家福。

小两口的聊天、大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一一录入朱政和同事的执法记录仪中。

“加入到他们的全家福中,是我的荣耀,是警察职业的荣誉。”再次翻看这段影像,朱政不禁感慨。

沉默小伙眼噙泪花

“警官好!”

朱政刚刚把车停稳,24岁的谭伟敲开车窗:“我在医院呆了一晚上,能不能把我送回去?”

眼前的小伙眼圈发红,一脸倦意。

朱政和队友吴润雨赶紧下车,和谭伟一起到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保卫科核实情况。

原来,谭伟的老丈人在医院住院,病情严重。谭伟向社区申请用车,2月22日晚10时来到医院。到了医院,谭伟才知道,为了安全,陪护有严格要求,他不能进隔离病房。

社区的车子已经回去了,谭伟不好意思半夜里还麻烦别人,就在门诊大楼呆了一夜。次日清晨,得知有爱心警车可以送人,他赶紧到医院门口守着。

上车后,朱政赶紧打开车暖。一路上,担心岳父身体状况的谭伟情绪低落。

看到谭伟一直在发呆,朱政不忍多打扰,专心开车。半个小时,将其送到西陵区茶庵村村口。

沉默已久的谭伟,在下车之际,抬头跟朱政告别,轻声说了句“谢谢!”

执法记录仪中定格的这一瞬间,谭伟的眼中噙着泪花。

周婆婆躺着回了家

“爱心服务队吗?有个婆婆,大腿骨折了,能送她回去吗?”

3月6日,接到仁和医院骨科医生的电话,朱政把车上患者送到位后,赶紧调头回到医院。

一到医院大楼门口,朱政和同事吴润雨傻眼了:婆婆不能坐,只能躺。

“赶紧点,把车后排放平,让婆婆躺上去。”

朱政和吴润雨,合力把70多岁的周婆婆抬上车。待其躺好后,女儿跟上车,在后排照顾母亲。

10公里的路程,朱政尽量压低车速,让车行驶得更加平稳。

到达西坝路社区后,朱政一看,是老旧社区,没有电梯。

他让吴润雨照顾周奶奶,自己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借来一副担架。

民警加社区工作人员,一共4人,齐心协力把周奶奶抬到了5楼的家中。安全转移到床上后,他们才离开。

顾不上擦汗,接到求助电话,朱政又开始新的奔忙。

车轮上的战“疫”

“局里要成立一支爱心服务队,接送群众出行,有意参加者请报名。”

2月20日,一封电子版的《倡议书》紧急下发到分局工作群内。不到一个小时,200余人的单位,一半人请战。

最终,20名年轻精干警力脱颖而出,其中党员18人,平均年龄35岁。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参战民警都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王劲松东站青年志愿服务队”队员。

这是一场车轮上的“战疫”:30天,救助178人次,行程逾4000公里。

为患者接力跨区域送救命药,为紧急临产孕妇送生活急需品,为高三学子送备考资料……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雨一更。民警的辛劳,执法记录仪记下了。

残疾大爷在车上拨打110找领导,非要亲口说声“谢谢”;家属要留民警电话,盛情邀请疫情过后到家里吃饭;更有医护人员将市民赠的水果,悄悄塞进警车驾驶室……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百姓的感谢,执法记录仪也记下了。

3月20日,“伍家爱心服务队”宣布解散。

告别“专职司机”的朱政,翻看镜头里的一幕一幕,不忍泪目。

“方向盘,指引方向;执法记录仪,记录真情。”朱政说,见证特殊时期的人间大爱,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凤凰网湖北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湖北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