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被形象地称为光棍节,“11月11日”因有四个孤单的“1”字,和光棍们形单影只的形象很贴切,因而被富于创意地称为“光棍节”。“大节大过、小节小过、无节造节”,诞生于网络并极富草根文化特色、根据日期上数字的象形及谐音来命名的“网络数字节”也层出不穷。专家却认为,“光棍节”还只是青年人娱乐的一种方式,时兴的一个活动,“不符合严格的节日定义”。你期待光棍节吗,你觉得光棍节这种节日是娱乐了谁呢?
网络上年轻人热衷的“光棍节”,每年都是商家促销的大好机会。但在民俗专家萧放看来,“光棍节”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节日。他认为,“光棍节”还只是青年人娱乐的一种方式,时兴的一个活动,“不符合严格的节日定义”。
有分析认为,“光棍节”的产生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寂寞,对于“光棍节”提法的起源,有多种声音,但其共性,都离不开“趣味”二字。这个颇具调侃意味的节日,究竟由何而来?[详细]
“大节大过、小节小过、无节造节”,诞生于网络并极富草根文化特色、根据日期上数字的象形及谐音来命名的“网络数字节”,诸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11月11日光棍节”等逐渐成为中国内地青年新的娱乐方式。各大商家也看准各种“网络数字节”的商机,打出各色“节日牌”,吸引顾客。[详细]
近年来,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以及商家“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营销炒作下,各种“洋节”、“草根节日”如雨后春笋,并不断被“扶正”,再加上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日数量出现井喷,有网友感叹“几乎天天都在过节”。面对五花八门的节日,有人欢喜有人忧。专家也表示过节减压也应量力而为。[详细]
“双11”是一个创造,原本被戏称为“光棍节”,男女单身青年网上狂购,欢乐一番。为应对“双11”到来和业务旺季,据报道,13家主要快递企业新增和改扩建分拨中心150多个,增加操作场地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增航空日均运力800吨,运转中心操作工和末端派件人员投入比去年增加逾60%……[详细]
7月17日是网络流行的“回家吃饭日”。当日,记者通过对几十位街头民众和网民进行了采访,有人认为,网络节日是人们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另有人认为这是各商家乘机大赚一把的手段。
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些需要,我们才过这些节日”。吴之荧是南京财经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她喜欢参加这些流行网络节日,每到一些自己喜欢的节日,都会约同学出去庆祝一下或者互赠礼物,乐在其中。
拿“光棍节”来说,生活中一定有大部分同学单身,所以他们需要有一个日子去发泄,去缓解他们的压力。而且,网络节日符合年轻群体的需求,而年轻群体正是时代的“弄潮儿”,主导着时代潮流。时代发生了变化,这些年轻群体也想有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人们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对外界越来越冷漠。走在街上的、等车的、等地铁的、等着买东西的人都是拿着自己的手机,对着冰冷的屏幕。网络节日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相见的机会,他们抽出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这也成为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各个商家也抓住商机,打出各种节日广告,变换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顾客,乘机大赚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