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琐事”起杀意 小情绪下的大危机

“琐事杀人”在校园之中并不鲜见

复旦毒杀案一经披露,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当下最热门话题之一。

4月16日晚9时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袁某在宿舍玩游戏,舍友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并肢体冲突。袁某拿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抢救无效死亡。[详细]

4月17日晚8时30分左右,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该学院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无故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经初步查明,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详细]

同室相残的惨剧,很容易让人想起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他也曾是个“乖孩子”,口口声声“长大要报答父母”,是云南省重点大学高材生,成绩优异,高中时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金。然而就在2004年2月23号云南大学的宿舍里,因为打牌发生了口角就连杀四名同学,当年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详细]

因琐事杀人,小情绪的累积最终发酵成杀机。

“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 情商焦虑由来已久

“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近日一条黑色幽默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为防寝室水桶被投毒,养条金鱼在净水器里的照片也成转发热点。人心深处的焦虑无不昭然。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中,人性的冲撞的不外乎大到地域文化差异,小到生活习惯区别,也有奖学金和硕博连读机会这些利害冲突。

无论是“多谢室友不杀之恩”,还是社交平台上吐槽账户,复旦大学投毒案的余波在震动着每个人心里的焦虑,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般同窗情谊已经远离,在复旦投毒案后同窗情谊成了社会上“最不可防关系”。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中,人性的冲撞的不外乎大到地域文化差异,小到生活习惯区别,也有奖学金和硕博连读机会这些利害冲突。

社交平台上,“扒一扒我的极品室友”“我的室友是极品”等虚拟帐号为网友提供匿名吐槽室友的天地。在虚拟空间的掩护下,这些账号成了网友吐槽、揭短、炮轰室友的战场。

一项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详细]

象牙塔中的人间恩怨,由来已久,却无人重视。

从个人到社会,“情商困局”祸起三“失”

个人心理失衡 自我情绪消解遇障碍

魔有心生,破解“情商之困”从“心”开始。

林某的自我毁灭之路被媒体解释成:“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

内心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纠结中,让林某给自己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加压,又不断寻找排解压力的出口。他似乎陷入了与自己性格中充满挫败感、无力感和疏离感的那一半抗争。

他心里的病症,在今天,并不鲜见。

中国疾控中心较早前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高达25.4%的人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也表明,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压力山大”该如何排解,的确考验着我们大学人文教育。[详细]

外部压力失控 竞争中负面情绪累计

据报道,受害学生黄洋在不久前的直升考博中,取得了耳鼻喉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据此,有人猜测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可能缘于由妒生恨。尽管“嫉妒”说只是坊间传言。

但是抛却前途上竞争压力,暗藏在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压力,无不可能是压垮林某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代人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校时有学业压力、社交压力,毕业了也会有就业压力、情感压力。名校要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材,本应将学子的心理抗压能力作为教育的优先选项,遗憾的是,应试教育模式下,这项工作却常被教育工作者放到非常次要的位置,名校亦往往难以免俗。

情商教育失位 遮遮掩掩的隐性情商服务滞后

一直以来,中国的情商教育止步于蜻蜓点水般的“概念灌输”,隐性的情商教育不仅未做到潜移默化的概念植入,反而让社会更加漠视“情商”的重要性。

而在当下,全国的各大高校都有专门排遣学生心结的心理咨询机构,但这种滞后和被动的疏导,其效果也未必理想。学生不愿主动登门,老师又懒于沉下心开导,往往导致大学心理调节机制形同虚设。倘若实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搭建开放交流的情感释放平台,或许会让学生心理疏导更显主动和有效。而营造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则更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正能量的引导作用。正如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所言:“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样进行引导。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遭到挫败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

将隐性的“情商”课程上升为显性课程,校园心理“牧羊人”在哪里?[详细]

破解情商之困,要鞋子里找沙子

情商管理 向欧美名校学习

在情商管理上,美国大学的架构或可学习:内容上看,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等;而实施途径上看,有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育,校园生活的渗透作用、进行社会服务,设立健康图书馆等。这些远较国内简单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几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更系统和全面。

而面对寝室矛盾,哈佛大学的经验也十分值得借鉴。新生入学第一年,校方新生主任就会刻意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让他们迅速体验文化冲突、生活习惯冲突和个性冲突等带来的强大压力,为他们走上社会提前锻炼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该校既明文规定寻求帮助是学生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也为此提供了细致的安排,宿舍舍监会通过组织社交聚会来扩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机会,每栋楼也都会有一位终身教授当“家长”,随时关心学生们如何应对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还有一群博士研究生担任导师,为学生找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情商辅导 国内并非未起步

近年来,复旦、南科大已先后开始本科生寝室“书院制”的改革实践,这是非常可喜的,希望这样的改革快点覆盖到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也能更快从形式模仿转向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契合,真正让寝室生活成为学子们获得抗压锻炼、社会支持的24小时课堂,真正让“教做人”成为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破解情商困局 是思想与行动的同步

萧伯纳曾说过: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子。无论是复旦大学黄洋案还是锤杀4名室友的“马加爵”案,情商之困掀开了行凶者的阴暗面。破解“情商之困”,就是先要找到这里沙子,然后轻松上路。[详细]

结语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曾这样解释精英者所具备的能力。而投射在复旦投毒案件嫌犯林某身上的人际交往障碍和心理问题,正生生的让我们的社会尴尬:重视情商和非智力能力的发展,才能阻止下一个投毒者。

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