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年前,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那时,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为了保家卫国义无反顾的拿起了枪,那时的他们一腔热血,胸中满载报国情怀;七十六年后的今天他们情怀仍在,可这群人却大多早已不在。

晚年,疾病,贫困,孤独,这样的字眼不应该频频的和当年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绑在一起;永恒,健康,幸福,荣誉,我们能做的只有呼吁让这样的词语离他们更近一些。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耄耋之年,我们与你们同在。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湘西会战
    图片名称

    这个时代 那样一群老兵

    你也许是一名劳作在庄稼的辛勤农民,你也许是一名正在接受教育青春洋溢的学生,你也许是一名在医院求死扶伤的医生...然而,76年前一场抵御外侮的战争改变了也许和今天的你在社会中扮演同样角色的他们。民族存亡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让这样一群男人扛起了枪。

    保家卫国的信念至今未曾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泯灭。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注定会留下属于他们独自的璀璨。

    慕国芬:18岁随军死守潼关

    图片名称

    “大家都很拼命很英勇。我们部队当时跟敌人在潼关前搏杀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也没想多,对于死亡没有什么恐惧,日本人都侵略到我们家来了,这个时候不跟他拼命还想什么?死了就死了!”[详细]

    袁毓生:病卧12年回想抗日

    图片名称

    由于中风所致,下半身和上半身右半部分已经不能动弹,说话声音很小且吐词十分模糊。老兵得知记者采访意图时,老兵表现的十分激动,不断哆嗦的嘴唇中想必有着太多想要表达的想法[详细]

    李颂卓:书香门第的远征军

    图片名称

    “我的父亲曾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算是个书香门第”。李颂卓1937年在武昌读书院,1938年3月武汉将要沦陷之际决定弃笔从戎。“当时有看报纸的习惯,国家那个时候打仗,当时跟父亲商量要去从军。[详细]

    老兵亲历的那些战役

    在缅甸前线的孙立人将军

    豫西鄂北会战

    豫西鄂北会战:国军第5、第1战区部队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方对日军第12军所进行的防御战役。[详细]

    图片名称

    老河口战役:1945年,日军调动第39师团、110师团等3万多兵力选择在第一,第五战区结合部发动老河口战役[详细]

    图片名称

    远征军二次入缅:1942年,新38师由英帕尔到蓝姆伽,8月,从缅北野人山的第5军新22师也到达蓝姆伽。[详细]

    图片名称

    日本投降过程全记录:从最后的疯狂到溃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短短15分钟的受降仪式,中国人为此奋战了整整14年。而南京,这个曾惨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则见证了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历史性时刻。 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 [详细]

    《中央日报》:日本投降

    图片名称

    《大公报》:日本吃原子弹

    图片名称

    日本天皇《终战诏书》

    图片名称

    国军抗日期间的军事人才出自哪?

    黄埔军校:为培养忠于革命的新军人

    清朝末年,还在这里创办了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两所学校的原址上,创办了“黄埔军校”,它的全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详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高等人才的集中营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後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详细]

    图片名称

    日本战败日屡次“拜鬼”

    一场战争的两种纪念:国人淡忘日本人祭奠

    看着这些络绎不绝的日本老人来祭奠亡灵,戈叔亚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复杂的感觉:“到今天,有几个中国人还记得那些抱着成仁之念冲在自己兄弟最前面的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心存对死亡的恐惧、但仍然拼死前行的战士;战士死光后持枪奋然而上的马夫、卫生兵、勤务兵;还有吹响招魂号角的号手?”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余戈很是感慨:“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里,有着根深蒂固的胜者王败者寇的历史实用主义观念。‘王’与‘寇’的定性,一转眼就将刚刚流淌的鲜血和付出的无数生命擦得干干净净。”[详细]

    图片名称

    空旷的军人墓地

    河北宽城现抗战阵亡官兵墓地 认作是国军所以无人管

    近日,宽城满族自治县独石沟乡蓝旗地村发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阵亡官兵墓地。经走访知情人士和查阅史料,初步认定此处埋葬的是国民革命军29军(以下简称“29军”)109旅217团即王长海团部分阵亡官兵,人数在200人左右。调查组走访了蓝旗地1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还先后到丰润县、宽城镇及独石沟等地走访了知情人并寻访了墓地。可以确定蓝旗地村二道沟没门山墓地就是29军王长海团阵亡官兵的墓地。长城抗战失败后,部队撤走了,日本占领了喜峰口,因为埋的是抗日官兵,谁也不敢对外说。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埋的是“国民党官兵”,也没有人提起此事。[详细]

    图片名称

    志愿者探访老兵

    寻访抗战老兵:生活拮据为生计奔波 视荣誉为生命

    志愿者薛刚称走访抗战老兵时,发现这些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倾诉欲特别强。谈起往事,历历在目,大部分老兵将其参加战役的时间、地点、所在部队番号都记得很清楚。 “太想倾诉,是因为沉默太久。”口述历史记录者赖恩典说,作别战场的抗战老兵大多选择了缄默不语,默默地在我们身边工作、生活。要不是抢救民族记忆的志愿者敲开他们的门,媒体的目光开始重新聚焦于这些民族英雄,他们也许就这样一直湮没在寻常街市,直至离世。 “一个历史亲历者的离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寻找、关爱、记录这活着的抗战历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赖恩典说。[详细]

    老兵:我们并没有忘记

    图片名称

    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民间的“草根”,但他们以自己的热情,自发组织起来关爱抗战老兵,向老兵们伸出援手,不仅提供生活上的救助,还为抗战老兵送上心灵的慰藉。志愿者们的职业不同,有私企老板、公司白领、政府公务员、自由职业者,也有人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但他们对抗战老兵怀着同样的感情。 [详细]

    民政部: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

    ●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

    ●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

    ●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详细]

    上一张
    下一张

    寻访武汉国民党抗战老兵

    7月29日至8月1日,凤凰网湖北站记者走访了数名武汉国民党抗战老兵,记录下他们目前的生活,聆听他们以前的故事。

    13
    01

    历史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铭记,因为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能忘记今日国家的和平是以先烈无量之鲜血换得。六十八年前老兵们证明了他们是誓死捍卫国家民族存亡的钢铁长城;六十八年后的今天,历史同样赋予了我们责任来讲述那段过往,永记那些灵魂。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编辑:曹镝 实习生:周晶晶 设计:邓凡 技术支持: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