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寻访抗战老兵:生活拮据为生计奔波 视荣誉为生命


来源:新华网

人参与 评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8年后,昔日的抗日英雄们年事已高,进入耄耋之年。日前,新华社记者奔赴广西、河南、湖南、北京等地,探访健在的抗战老兵。如今,他们安好么?  不可绕过的词:“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8年后,昔日的抗日英雄们年事已高,进入耄耋之年。日前,新华社记者奔赴广西、河南、湖南、北京等地,探访健在的抗战老兵。如今,他们安好么?

 不可绕过的词:“贫困”

生活在广西柳州市的93岁的黄学文看起来跟其他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翻开他的回忆录,才知道老人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师部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同古战役、平满纳战役和棠吉战役等。

老人如今家境拮据。简陋的农家院中,一张破旧的桌子和一张低矮的木板床就是所有的家具。患有高血压的他,几乎全靠儿子打零工来维持家用。

贫困,是了解抗战老兵生活情况不可绕过的一个关键词。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底,湖南全省发现并核实健在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500人,大多已老弱多病,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其中生活在城市的退休金多在每月1000元至2000元之间;生活在农村的老兵,每月仅有55元至60元的高龄补贴或低保。

参与“寻找老兵”已近10年的志愿者李磊告诉记者,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万余人,目前寻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大多数生活在偏远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群体中孤寡老兵很多,有很多老人还要自己每天为生计奔波。总体来说,贫困比例超过总数量的30%。

  “荣誉是他们的生命”

回忆起1945年日寇投降的那一刻,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向世点激动地唱起了《八年血战胜利之歌》。

向世点,原中国驻印军战车三营本部连三排战车驾驶员,解放战争时期接受人民解放军和平整编,后参加抗美援朝。这位极其珍视军人荣誉的老人,将志愿者赠送的“勋章”擦了又擦,努力地别在黄色夹克上。快门按下的那一刻,老人本能地挺直了腰杆,一瞬间恢复了军人的风采。

“荣誉是他们的生命。”李磊说,这些年来,他走访过全国很多地区,接触过近300名抗战老兵。

近日,民政部发表声明,重申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其进行帮扶救助,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对他们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

“很多老兵把这个当作是国家层面的关怀和肯定,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兴奋地就像小孩子一样。”李磊说。

“太久没人听我说起这些了”

在北京一个幽静的家属院,记者见到了94岁的老人张咸恭。他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对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都进行过考察和论证。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老人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桃李满天下的他,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他曾作为远征军山炮营指导翻译参加过松山战役。谈起那段峥嵘岁月,老人滔滔不绝,聊起枪械等武器更是兴奋不已。

“太久没人听我说起这些了。”张咸恭感慨地说,刚开始周围的人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我也就沉默不说。“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没有跟同学提起过。”

“关爱老兵网”北京志愿者薛刚告诉记者,走访抗战老兵时,发现这些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倾诉欲特别强。谈起往事,历历在目,大部分老兵将其参加战役的时间、地点、所在部队番号都记得很清楚。

“太想倾诉,是因为沉默太久。”口述历史记录者赖恩典说,作别战场的抗战老兵大多选择了缄默不语,默默地在我们身边工作、生活。要不是抢救民族记忆的志愿者敲开他们的门,媒体的目光开始重新聚焦于这些民族英雄,他们也许就这样一直湮没在寻常街市,直至离世。

“一个历史亲历者的离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寻找、关爱、记录这活着的抗战历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赖恩典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镝]

标签:老兵 荣誉 生命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