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觅美景,高山流水咏田园。”2020年的三农大地上,蔡甸正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奋力争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动力澎湃,逐浪前行。践行绿色生态理念、撬动产业升级、打造精致农业······如今的蔡甸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日新月异,书写了一份份有“颜”有“值”的高分答卷,推动着蔡甸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迈得愈发坚实、稳健。
9月25日,蔡甸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曾昳军到侏儒山街,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及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等工作进行调研督导。[详情]
9月20日,蔡甸区召开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会,听取全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汇报,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动员全区上下鼓足干劲,攻坚克难,紧抓项目建设[详情]
9月18日,市政协主席胡曙光率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各区政协主席一行65人来蔡甸区视察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详情]
根据国家总体战略及蔡甸实际情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蔡甸区委区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阶段性谋划,并确立阶段性目标:
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目标任务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重要项目,推动工程建设,形成多个示范亮点。
从现在到党的二十大召开阶段,目标任务是确保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落地见到成效,形成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及街乡的示范区块。
从现在到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目标任务是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从现在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阶段,目标任务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在蔡甸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质增效战略目标
推进93平方公里的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加快打造后官湖生态农业等4大板块和索河特色农业等7大亮点片区,推进玉贤·中国园艺小镇等6个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力争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策划和引进大型旅游项目1个,确保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全面打造68个美丽乡村项目。
发挥中国特色农产品(蔡甸莲藕)优势区品牌效应,新增调优特色农产品及名优水产种养50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3万亩。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完成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2.3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新增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确保202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完成151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7个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街乡创建,完成“455”公路安防工程目标任务,实现“组组通、路路安、条条畅”。
蔡甸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积极推进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提升乡村人居人文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构建农村文化建设主阵地,以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蔡甸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站、文化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等惠民工程建设,举办乡村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为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
近年来,蔡甸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建设,迎来高质量发展。新一批“三乡工程”特色村庄,正重塑乡村魅力,以生态、绿色、富民之姿,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其间不仅涌现出一批批乡村建设杰出代表,一个个美丽新乡村,也成为了广大市民和全国网友追求幸福生活、下乡打卡的好去处。
近日,采访团队来到西屋台村,重拼姚彦平生前工作轨迹,体会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体验西屋台村小康生活建设中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西屋台村,一条小路穿村而过,错落有致的房屋前有的开着鲜花,有的果实满枝,有的圈舍里鸡鸭成群。整个西屋台村干净整洁自带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不时有村民开着车辆缓缓进出,有村民带着小孩在村子里玩耍。回忆已经病逝的姚彦平,村民们更多的是悲痛、不舍与怀念。[查看详情]
“以前这里都是荒地,多年没人耕种,看着怪可惜的。”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李建就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想法。他考察发现,这里撂荒地的土壤墒情十分适合发展花椒种植,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签下10年流转合同承包了380亩土地,成立了这个拥军爱民共建基地用于花椒种植,前期的土地流转及除杂、设备等总投资大约用了400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