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布局科创版图,武汉底气在哪里?

2021.3.05 第142期 作者:刘毓琳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在提出"打造五个中心"的目标后,武汉"动作"不断——2月27日,刚过完年,即宣布启动一季度重大项目的开工。215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超过3305亿元,创史上规模最大。值得留意的是,与往年不同,除了公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外,今年的新闻宣传里还着重强调了一个比例——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的占比,27.9%。

不管这个"特别强调"是媒体关注度的转移,还是地方政府工作的"突出重点",无不透露出了一个信号:武汉的一系列科创蓝图正在密集展开,逐梦"五个中心"之一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浴火归来的大城武汉,将如何作为?

新年开工势头猛进

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版图初现

据公开报道,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15个,涵盖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总投资3305.4亿元。

这个力度有多大?可以对比一下去年同期——

去年一季度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6个,总投资2712.5亿元,涨幅明显。

再看看同期其他副省级或省会城市——

深圳:第一批新开工项目共222个,总投资约2645亿元,总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15个。

西安: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25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37亿元。其中,创新驱动和先进制造业项目33个。

青岛:27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计划投资2984亿元。开工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

南京:9大板块参加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33个,计划总投资23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0亿元。

长沙:7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36亿元,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项目为主。

对比来看,武汉这次开工的力度不仅创了自己的"史无前例",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属于领跑。如此"大手笔"的布局下,科创和先进制造业的项目能达到超四分之一的占比,重视程度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据官方媒体报道,这些项目中有九峰山实验室、东湖开发区东湖科学城起步区一期项目等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恒信江南汽车产业园(二期)等一批加速打造三大万亿产业的引领性项目,还有卫星通信技术研发及相关部件制造项目、中电光谷智造中心等一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这样一个层次分布,与去年年底提出的"创建一个中心 打造三个高地"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路径遥相呼应。

在去年12月19日的武汉市委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措施,即创建一个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以项目建设带动创新产业发展、吸引创新人才聚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迈出的"第一步"直奔"创新",擘画的科创新版图雏形初现。

创新引擎更加强劲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有基础、有实力、有决心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是凭空设想,武汉有基础、有实力、有决心。

2020年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课题组联合《华夏时报》共同发布了"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在分项排名"国家科技中心城市"中,武汉位列第3位,与2018年相比前进1个名次,仅次于北京上海。

实力背后,是武汉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梳理这几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重点工作的前两项——从2018年的"扎实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战略布局""扎实推进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到2021年的"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形态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政策支持下,是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纷纷入驻。据媒体报道,2020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25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82%,发展迅猛。

实力背后,是科教资源优势的强力支撑——

近百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90多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武汉给予了"最大诚意",先后出台"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人才新政"等科技创新领域干货式惠政,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等各方面。今年2月18日召开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武汉市长程用文更表示,将"对战略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不设上限'综合资助,对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提供最高1亿元股权投资支持",力度之大、决心之强,鼓舞人心。

锚定科技创新

武汉如何抓住机遇、承接重托

对于武汉来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快科技创新,深化新一轮创新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为支持武汉疫后重振,中央部委密集出台支持湖北武汉政策,其中包括商务部《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发展24条措施》、农业农村部《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部《建设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给武汉提升科创实力、打造科创强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聚力,也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是机遇。而挑战,则在于武汉自身的短板和其他城市的竞争。

建设国家科创中心是武汉定下的发展目标,也是城市之间的创新角逐。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个城市相继提出类似发展目标,谋划建设国家级或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前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凭借人才资源优势先发领跑,后有西安、南京等入局追击,武汉要想跑好"科技创新"这场竞赛,除了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还得认清差距、补齐短板、奋力攻坚。

在早前接受采访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就武汉打造"五个中心"谈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尽管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大学生,但是武汉的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程度不是太高,所拥有的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北上广深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努力地将科教优势转变成为发展优势,培育新动能,这个是下一个亟待补齐的短板。亦有学者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产出率,走出一条武汉科技创新特色之路。

不管怎样,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中开工,开启了武汉"十四五"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汉如何强壮科创"筋骨",当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承担起国家的重托?任重道远、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215个重大项目今日集中开工!王忠林:形成扎实苦干大抓项目的生动局面》,长江日报,2021.02.27

《党和国家关怀下,武汉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中央部委密集出台支持湖北武汉政策》,武汉发布,2020.06.08

《武汉: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重要战略支撑》,人民网,2021.02.22

《武汉打造"五个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武汉广播电视台,2021.02.22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刘毓琳  编辑:魏玮  设计:刘庆庆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