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园区经济 “挑大梁” 湖北数量为何能成中部第一
2022.08.11 第212期 作者:袁苑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九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赛迪顾问最新发布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2)》(下称“报告”),截至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共计169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此次共有53家国家级高新区、47家国家级经开区入榜。
全局来看,2021年,仅16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总量就已达到2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5.3%。其中,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同比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区的GDP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已毋庸置疑。
报告数据显示,湖北7个产业园区入榜,数量全国第4,中部第1。其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位居全国第6名,是中部六省唯一入榜前10的园区。从数量和排名都不难看出,湖北的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由沿海开放的“后队”,变成新时代内陆开放的“前队”。
以园区经济,促地区发展。荆楚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为湖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怎样的活力?未来,湖北又该如何进一步挖掘园区经济的潜力呢?
7席入榜,支撑湖北经济新格局
园区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1年全国高新区、经开区GDP总量占比达25.3%。依托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
湖北此次入榜的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车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位于武汉周边城市的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区内欣欣向荣的“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支撑起了湖北当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这似乎与传统认知中,湖北经济只有武汉突出、武汉经济“一钢独大”的格局颇有出入。事实上,产业园区的建成投产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才沃土培育硬实力,选准“赛道”再出发
报告内容显示,创新载体是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创新研发的重要源头,是其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目前,高校及科研院所是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的主要创新载体,也是其主要的“政产学研用”平台。
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在人才培育上有着优厚的资源优势。武汉综合实力位居国家高新区前五位,聚集了近百所高校和一批高水平实验室,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战略策源地,是硬科技发展的天然土壤。
为充分利用湖北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省市区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引进人才,不断为创新研发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人才政策“黄金十条”,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自2022年7月1日起在该区租房可享受不超过3年的租金优惠减免期等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这也是对该区2019年实施的《人才强区战略2.0》的新升级,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操作性更强,助力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实施车谷人才“百千万”工程。
截至8月19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已建人才公寓16栋楼,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目前,该园区已交付房源3980套,预计可解决1万名引进人才过渡性住房需求。该项目入住专家约200位,大学生约3200人,2022届新招聘的大学生入住率达97%。截至7月底,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25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2.23万套(间),约占全市的30%,总量排名武汉市第一。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今年3月印发“三峡英才”计划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大力引育产业领军人才(顶尖型)、青年领军人才(成长型)及项目。符合条件的产业领军人才及项目最高可获得1500万综合资助,企业高端人才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100万元扶持金,区内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区级给予配套补贴,3年内可共享受20至40万元生活补贴。
目前,湖北省人才资源总量911.5万人,“两院”院士有81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各类高校129所,科研机构368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高新技术企业14560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
曾以“汉阳造”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湖北省在选择产业园区的支柱产业时并未拘泥于传统工业,而是准确把握住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着力布局高新技术产业,走在了前列。
当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已过井喷期,迈入微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汽车行业面临严峻考验之时,湖北应变提早布局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汽车产业“换道”再出发。
“中国车谷”瞄准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条赛道。岚图汽车、小鹏汽车、东风本田新能源和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四个新能源整车厂相继在这里建成投产。5月10日,继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东风悦享无人驾驶接驳巴士等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成为有一个落地武汉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据《报告》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百强园区推动产业要素流动的重要抓手。
2019年5G正式商用仅一年,武汉5G建设和发展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底,武汉经工信部认定成为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武汉掀起数字经济发展热潮,不断激发产业升级新动能。
如今在光谷,已汇聚华星光电、小米等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知名企业。从网络传输到显示,从智能终端到芯片,一个“光芯屏端网”万亿元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光谷的崛起,意味着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高端产业正在成为经济主导。
完善“软设施”,助力园区经济长效发展
《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从分布格局来看,长江流域的数量维持在黄河流域的5倍以上;长江流域中,分布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有9个,是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数量总和,优势显著占主导地位。”
湖北作为长江中下游经济大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位置条件,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发挥集群效益,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新区存在的主要短板是服务企业创新的市场化体系建设滞后。多数高新区对企业服务多以基础性政务服务为主,仅有少数的高新区建立了涵盖仪器设备租赁、技术转移转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要素、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
8月17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信息,拟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2个园区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湖北唯一园区入选,该区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位居第一。
本次位居榜上84位的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简易注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劳动力市场监管、获得信贷、区域品质、招投标管理、纳税等11个指标位于湖北省第一方阵,在时间、材料、环节、便利度指数等方面,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位于前列。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1年12月30日印发的《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附上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此规范该区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同时,该区多部门出台涉企行政处罚的“三张清单”,明确不予处罚的情形。
高新区往往地处城市边缘,与中心城区相比其基础设施薄弱是普遍情况。政府在开发建设初期,完善基建,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当然是园区建设首要的基础的工作,也是留住人才的必要环节。但政府服务不应止步于此,为园区内的企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企业“专注于墙内的生产”,才能真正实现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湖北省部分产业园区仍主要集中于基础建设领域,未来有必要更加重视“软设施”的构建完善。
园区经济挑起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梁,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机遇。湖北省精准把脉产业动向提前布局优势产业,园区建设从法制、政策多角度渐趋完善吸引企业落地,充分利用本地人才优势招贤纳士,为园区经济不断注入活力。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