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算中心并立,发展“智能+”,武汉优势何在?

2022.10.19 第219期 作者:袁苑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九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人工智能”频现视野,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关键词。

10月8日,武汉市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跻身全国11个先导区之列。

10月7日,位于东湖高新区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的武汉超算中心基本建成,具备投用条件。与之相邻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二期扩容。意味着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样化云服务化算力集群,已在武汉建成。

9月28日下午,武汉市科技局正式对外公布包括“基于5G智能显微终端的肿瘤细胞人工智能云诊断平台”在内的20个2022年度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22个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武汉城市圈。

蓄力:人工智能,武汉怎样布局?

“人工智能”虽在近期刷屏,但对武汉而言并非新概念。

自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武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并于2021年9月,印发《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

2020年9月,武汉获批建设全国第13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个新增长点在武汉点亮。两年来,武汉在加力完善算力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AI技术的应用场景。

试验区成立同年,金山武汉总部项目正式启动,“智能+游戏”成为业界创举。AI通过深度学习,逐渐掌握游戏技巧优化可玩性,或实时监测、识别玩家的作弊行为维护洁净的游戏环境……目前,多款游戏已成功国内上线或出海发行。

而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创新中心和联盟正式成立,武汉的AI产业夯实算力基石,投用仅5个月,就已为40多家企业提供公共算力服务。“算力撬动经济”从理论落到现实。

今年9月30日,首个以“江城”命名的算法数据集“横空出世”——全球最大公开中文多模态训练数据集“江城太素”正式发布。

据统计,2021年,全国人工智能项目投融资事件数量、主要城市专利申报数量排行,武汉均位居全国前十,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中部六省中保持领先优势。本次入选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武汉将会进一步扩大优势、激发潜能,以“智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机遇:“智能+”,武汉优势何在?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算法、算力、数据”的三驾马车的共同拉动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技术实现快速发展,下游应用不断丰富。

中国作为最早推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武汉身处这个庞大的市场,正站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风口处。

工信部本次批复新增武汉、长沙、南京为“先导区”,是首次在中部地区进行布局。武汉缘何能作为中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扛鼎之城?

武汉经济实力强劲,身为湖北省会有充足的发展资源。

纵观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湖北省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投融资事件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维度,均处于全国前十、中部领先的位置。武汉以其在全省独占鳌头的经济地位和产业基础,自然成为重点布局区域。

武汉市提前规划算力基础设施的决策极具前瞻性,为未来AI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率先集齐“双算中心”的武汉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已具备了相当优势。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更精准的天气预报、实时更新的手机导航数据……AI产业向应用场景的落实都对算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算力基础设施、个人终端、物联网芯片是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的增长重点。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张云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带动3—4元经济产出,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点,GDP增长约1293亿元。

武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资源,为突破AI产业的技术壁垒提供支持。

在专利申请方面,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的申请具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申请比例高于企业的特点。武汉高校云集,且多所高校均设有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专利的研发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在人才吸引方面,武汉多年来深耕人才政策。2021年以来,武汉市探索“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的系统化户籍改革新模式,人才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受年龄限制;取消择业期限制条件等;武汉市外人才落户可获得30万元安家费。明确了各类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途径,不再因职称影响收入……

利用刚性政策、柔性措施招才引凤,把人才流失的痛点转化为行业新兴的推动力。

武汉始终紧跟国家战略,积极推进AI技术从研究室走向生产线,发力“撬动”经济发展。

据统计,AI在全行业渗透率不到4%,只有互联网、金融、政府等少数行业在真正使用人工智能。

2022年7月、8月,国家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相关政策。9月底,武汉市公布包括“基于5G智能显微终端的肿瘤细胞人工智能云诊断平台”在内的20个2022年度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22个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武汉城市圈,7家供需单位发布人工智能场景“机会、能力清单”,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奋进:风口当前,武汉如何作为?

跻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武汉应当如何作为?今日的武汉,正在以实际行动书写答卷。

武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双算中心、人工智能科技园区……扩大基础设施优势为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武汉筑起“凤凰巢”。

立足各区优势产业,规划“智能+”新版图。在武汉经开区的人工智能科技园区内,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专用道路上测试。在光谷,东湖高新集团以聚焦生命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布局。

加速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研发朝着以企业为主导的方向转型。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刺激企业研发动力。

如今,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互联网+”到“智能+”,武汉紧跟国家战略,把握自身优势,抓紧行业机遇,立足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核心交汇点定位,必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内大放异彩。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林芳 熊丹丹 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袁苑  编辑:袁苑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