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五旬婆婆寻找当年恩师 想说声谢谢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19-10-17 第期

楚天都市报10月16日讯(刘闪刘中灿)秋日的武汉,一阵阵凉意袭来。细雨朦胧中,54岁的周小琴愈发怀念自己的恩师——耿成奇,那位被下放到村里的知识青年,那位带领他们走出大山的人民教师。

今天,家住武汉市汉阳区的周小琴致电楚天都市报《帮到底》栏目,希望找到昔日的恩师耿成奇,当面向他说声“谢谢”。

知青下乡带学生走出大山

周小琴的老家在湖北浠水县西河乡万寿村。1976年,她10岁,在万寿村小学读三年级。一位名叫耿成奇的知识青年从武汉下放来到村里,成为同学们的老师,语文、数学全都由他来教。听说被分到万寿村之前,耿老师曾在浠水师范学校进修过几年。

从城市来到山村,耿成奇带给孩子们外面的世界,他戴着一副眼镜,平易近人,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他鼓励同学们努力读书,走出农村,将来考上好大学,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放学后,他义务给爱学习的学生辅导功课。有时学生们肚子饿了,耿老师就煮面给他们吃。

为了增长大家的见识,耿老师每天从大队借来报纸,让担任学习委员的周小琴在全班读报纸。在年少的周小琴心里,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学习上也备受鼓舞。听说哪个村里放电影,耿老师也会带着一些同学翻山越岭去观看。回来的路上,夜已深,耿老师请每个人说一说观后感,大家有说有笑,像是刚吃过一顿美美的晚餐那么高兴。每每回想这些往事,周小琴都觉得格外温暖。

在耿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学习加倍努力,成绩十分优异。小学毕业时,有大约10位同学都考上了县重点中学,算是创造了学校的新纪录。耿老师自然替学生们感到高兴,开学第一天,他挑着米和棉被,亲自送同学们去30多里外的中学报到。

学生想找到恩师说声谢谢

从高中毕业后,周小琴进入浠水县大理石厂参加工作。有几次回老家时,还遇到过恩师,每次也只是问声好。那时,耿老师已在当地娶妻成家,教书余人10余载,附近湾子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他的学生。只要说起“耿老师”,乡亲们无人不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小琴说,多年以后,许多同学都不负耿老师的期望,走出小山村,有的成为人民警察,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去当了兵,人生命运就此改变。在浠水工作8年后,经人介绍,周小琴嫁到武汉,在汉正街做起小生意,如今在汉阳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副食店。

受耿老师的影响,她对儿子的教育也很上心,在她的养育下,儿子去年从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如今,儿子已顺利在上海找到一份满意工作。

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年过半百,再忆起往昔,周小琴对恩师更加感激。“如果不是老师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我根本不会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更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周小琴说,不是耿老师,自己可能小学毕业就不会再读书。当初年少只觉平常,并不知道老师会给自己带来一生的影响。时光匆匆,她与恩师已多年未见,甚至从未说过一声“谢谢”。但这份恩情,不管何时何地,她早已牢牢记在心底。

大概在7年前,周小琴就找同学打听过耿老师的消息,但能联系上的同学也不清楚。大家只知道,耿老师后来回到了武汉,有位老乡曾在汉口花楼街一带见过他,但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在街坊们的建议下,周小琴向楚天都市报《帮到底》栏目求助,希望能够找到恩师。她说,虽然自己不是老师最引以为傲的学生,但她就是想看看老师的近况,想当面对老师说声:“谢谢老师,您辛苦啦!”

如果您认识耿成奇老师,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7-86777777,与我们联系。

凤凰网湖北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湖北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