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老兵用药品说明书 记下18位“亲人”名字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2020-06-01 第期

原标题:他的出院证书和病历等资料,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八十多岁老兵用药品说明书

记下18位“亲人”的名字

“快进来,快进来。”推开房门,步伐矫健的八十多岁老人张兆堂,快步走了3米多远,一下子便到了记者跟前。接着,他举起有些伸不直的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铁脚板”“飞毛腿”,十几岁随志愿军到朝鲜元山同敌人战斗,满山跑的张兆堂因为行进速度快,被战友们起了这两个绰号。这样的绰号,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而在3个多月前,新冠病毒的偷袭,让“铁脚板”有些步履维艰。

5月23日,张兆堂(中)和老伴、儿子一起

戴着军帽背着挎包去了火神山

春节前夕,张兆堂感到身上疼痛,还出现发热的情况,当时“感冒的症状比较明显”。过了几天,他喘不上气,还时不时咳嗽,类似的症状也在老伴儿身上出现。意识到父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54岁的儿子张辉四处购买抗病毒的药。

打针又吃药,似乎起了一些效果,两位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然而,大年初七开始,张兆堂再次出现发热、浑身乏力等症状,走路变得非常吃力。“老伴儿人都是歪着的,快不行了。”张兆堂回忆。

急得不得了的张辉,赶紧带父母到协和医院做检测,几天后被确诊新冠肺炎。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发热门诊待了38个小时,两位老人等到了火神山医院的床位。

“我那个包要带上,东西不能落了。”临行前,张兆堂向儿子张辉提了个要求。用过的兵役证、当兵时照的相、1983年防汛抗灾三等功立功证……张辉告诉记者,在家的时候,父亲经常打开这个挎包,掏出里面的照片和证书翻看。“问过他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他说带着给自己打气”。

戴着朝鲜战场上用过的军帽,背着装有照片的挎包,2月10日,张兆堂和老伴儿坐在一辆小轿车里,缓缓驶向火神山医院。在那里,两位老人住进同一间病房接受治疗。

一床被子让他感到恩情不能忘

“看到是部队的医生来了,高兴得不得了,我胆子也大了。”张兆堂没想到,在火神山医院,他遇到了军队援鄂医疗队。“部队一出动,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一天,狂风呼呼大作,吹着冰冷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向墙壁。看到老伴儿在床上缩成一团,冻得直发抖,张兆堂连忙拿起自己床上的被子给她盖上,接着又脱下自己的羽绒服搭在两床被子上。

这时,一位查房的护士走了进来,只见眼前这位爷爷把他的被子盖在老伴儿身上,自己穿着单衣坐在床边。

“爷爷来,这是我的被子,您拿去盖吧。”没过几分钟,张兆堂转身看到护士把被子放在了他的床上,他连忙起身挥手推辞。护士却说,“我们年轻又是当兵的,扛得住不要紧,请您放心”,说罢便跑出了病房。

“这份恩情不能忘。”从那以后,张兆堂就想着记住每一位来过病房的“亲人”。他拿起床头的一个药盒,抽出里面一张长长的药品说明书,开始记下“亲人”们的名字。

1个月的时间记下了18个名字

张兆堂用药品说明书记下18位“亲人”的名字

尽管字迹有些歪斜,记者看到,这张有些皱皱巴巴的药品说明书,正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串人名。关于第一位“亲人”名字记下的时间,说明书中间的左侧写着“於2020年2月10号张兆堂”。

“院长火神山医院”。有些来病房的医护人员,当时来不及问姓名,张兆堂过后会反复找医生护士打听。因为打听到了院长叫什么,紧挨着这7个字的上方,他用小些的字补上了姓名和职务,“张思兵院长”。

“你爷爷92岁了,他舍得让你来?”“我不怕。”张兆堂记得,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唐杰,人不仅活泼机灵,而且打针不疼。“是唐朝的唐,没有左边的米字旁,当时写得急,写错了。”指着说明书上“糖(唐)杰”的名字,张兆堂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

小豆子不怕脏不怕累,病房里的卫生他总是做得干干净净,“就是不愿意告诉我叫什么名字,让我叫他小豆子”。让张兆堂有些遗憾的是,这张说明书上,除了小豆子,小刘、小江、小钟、小黄的名字他至今都没写全。

李奇院士、赵颂涛教授、老中医程金波、医生李力、陈健、王俊康……看防护服上写的名字,当面直接问,找其他医生护士打听,能问到电话的还要记下号码。住在火神山医院的日子,张兆堂想尽办法打听“亲人”们的信息,说明书的一面,被他逐渐填满了17个名字。

这一面没合适的地方写了,就在说明书背面继续写。“赵孝英护士长”,是张兆堂最后写下的信息,因为背面还有很多空地方,这6个字写得特别大。“2.10-3.10记录”,记载的时间,停留在了这一天。

嘱咐儿子一定要为“亲人”送行

“你们救了我和家人,救了武汉人民,立了大功。”治疗期间,眼看着老伴儿早于自己出院,后来住进同病房的四五位病友也陆续治愈,张兆堂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又为军队医疗队感到高兴。“我也当过兵,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咧。”

“真的呀?那您给我们讲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吧。”唐杰得知张兆堂是位老兵,为了让他安心治疗,医护人员经常边安慰,边听他讲述朝鲜战场上的战斗经历。“这也是在鼓励他继续战斗,他用实际行动和军功章,给我们上了特别生动的党课。”唐杰说。

3月11日,张兆堂等到了出院的日子。在病房里,医疗队举行了特殊的仪式。“您是抗美援朝打败侵略者的英雄。今天,您又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火神山正式批准您出院。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队员代表说完,面向张兆堂敬上军礼,并向他颁发了出院证书。

得知自己即将出院的前一天,张兆堂和家人向军队医疗队写了封感谢信。信中写道:“军民鱼水情,感谢亲人解放军!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比亲人还要亲!”末尾落款署名为“你们武汉的亲人”。

回到家后,张兆堂和老伴儿每天都盯着电视机,只要看到火神山医院的新闻,两位老人都会调大声音,凑到电视机前,希望能从镜头里找到曾经救过他们的“亲人”。

“一定要去飞机场送下救命恩人,我们的亲人解放军,时间可不能忘了。”得知军队医疗队3月16日撤离武汉,处在隔离期不能出门的张兆堂,再三嘱咐儿子张辉去送行。“快起来,他们的飞机莫搞忘了”,当天早上5点左右,张兆堂催着儿子起了床,随后,张辉早早地赶到了机场送别医疗队。

目前,张兆堂的出院证书和病历等资料,已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张兆堂说,在火神山医院治疗期间,他看到了新时代军人忠诚勇敢、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优良作风。“我要永远记住他们,这张纸我想送到博物馆存档。他们是英雄,他们的名字要被后代人记住。”

文/记者徐锦博 通讯员侯西子 图/记者苗剑

来源:武汉晚报

凤凰网湖北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湖北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