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上舞台,品味青葱岁月 —走访大学校园里的话剧迷


来源: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蓝天剧社演出《赎罪》。(本报视界网魏利伟摄)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子非鱼话剧社的《大地之光》剧照。(本报视界网史永斌摄)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些高校剧社正在筹备毕业大戏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蓝天剧社演出《赎罪》。(本报视界网魏利伟摄)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子非鱼话剧社的《大地之光》剧照。(本报视界网史永斌摄)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些高校剧社正在筹备毕业大戏。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们,用话剧的方式纪念自己四年的青葱岁月。

在中国话剧的百年记忆里,其发端与校园紧密联系,校园话剧一直是道别致的风景。在我省高校,许多青春的身影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青葱岁月因此而精彩

6月初即将上演毕业大戏,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2009级社员为此敲定了剧本。

英语专业2009级学生王正上大一时,2006级社员的毕业大戏临时搁浅。痛失大学最后一次表演机会的学长们,掩藏起失落,反而安慰起担任配角的新人。当时,他暗下决心:无论何时,都要做到有始有终。

像王正这样仍活跃在晨雨剧社中的大四学生,有20余人。对他们来说,一部部话剧构成了难忘的大学记忆。

在各高校的剧社里,一群群志同道合的大学生通过话剧,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场地简陋,也没有专业的表演技巧,他们却以新鲜、真诚和充满活力的表演,打动了校园观众的心。

武汉大学文华剧社每年都会推出十几部戏,一般在樱顶老图书馆演出。每逢大戏推出,现场爆满。

担任导演的电子商务专业2011级学生高凡介绍,文华剧社成员来自各个专业,很多都是“零基础”。剧社要发挥“老人带三五个新人”的传统,也会邀请艺术系同学来进行舞台形体及开嗓的训练,但主要靠自己多观摩经典剧本和演出。

上月,经典话剧《茶馆》在琴台大剧院上演。门票对这些学生而言并不便宜,文华剧社却欣喜地组团观演。电子商务专业2011级学生李勖说,相比电影,大家更愿意观看话剧,因为这是一门值得近距离品味的艺术。

82个剧社活跃在校园

全省122所高校中,57所高校都有各自的话剧类学生社团。校级话剧社团总共达到82个,成员约有7200余人。

其中,8所部委属高校戏剧传统深厚,共有17个话剧社团,在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等高校文化盛会中,先后捧回多个奖项。其他高校的话剧社团也十分活跃。

这些剧社的演出,既有经典改编,也有原创剧目;不乏先锋实验话剧,但更多的是贴近大学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

武汉科技大学深白色剧团负责人张晓雄是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他回忆自己当年加入时,剧团正在排演《黔之停留》,并在5所高校巡演。为了纪念在贵州遇难的武大支教女生赵小亭,剧团成员铆足劲排练,每天坚持到深夜一两点,这让初上大学的张晓雄颇有感触。

剧社里,流传着许多故事。

对武大莎剧社成员来说,曾担任社长的2005级学长赵之文是一个传奇人物。2008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上,他因出演《哈姆雷特》 获“最佳男主角”,随即被从事莎剧研究30余年的大师约瑟夫·格雷夫斯看中,推荐前往英国攻读莎士比亚戏剧专业硕士。

在武大踪点戏剧社成员眼里,第十任社长李英男很有个性。学的是物理,却迷上了戏剧,他认为“物理是写给宇宙的,话剧是写给灵魂的”。大四那年,他接手大型话剧《西望乐山》里的“王校长”一角,去年还登上首届湖北艺术节的舞台。目前,他成为江城一家民间小剧场的专职话剧演员。

在舞台上写下成长足迹

由团省委、省文联、省广播电视台、省演艺集团、省学联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艺术节,已拉开了大幕。各剧社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话剧吸引学子们的原因,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感觉。他们喜欢为做好一件事而努力的过程,喜欢在小小舞台上的丰富感悟,喜欢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热情。

武大建筑学专业2011级学生王艺竣在文华剧社里,既是演员又是编剧。大一下学期创作剧本《完美世界》时,从初稿到排练期间不断修改,直至定稿,花了两三个月。最近,她又在创作一部新剧本。她说:“相较现成的剧本,我更愿意创作,因为这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参与话剧排演,是磨砺、沉淀与收获的过程。

郭亚男是华中师大法语专业大二学生。“进入勾沉剧社前,我性格毛糙,沉不住气,喜欢抱怨。去年导演一部话剧,场地、演员、设备等都要一点点协调。”她说,经历各种艰辛和压力后,自己的性格改变了很多。

该校社会学专业大一学生祝研加入未名剧社,起初只是好奇。可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很喜欢站在舞台上激情四射的感觉。“担任副导演后,体会到了一种责任感。”(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王晓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话剧 学生 大学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