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湖承载千年古楚 又迎来新的机遇


来源: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图文:长湖承载千年古楚 图为:荡舟长湖的勤劳渔民。 图为:长湖湿地引来翩翩迁徙的候鸟。 图为:慕名游览长湖,在湖面嬉戏的游客。 图为:长湖湿地。 图为:长湖岸边绿色屏障。 图为:天星

原标题:图文:长湖承载千年古楚

图为:荡舟长湖的勤劳渔民。

图为:长湖湿地引来翩翩迁徙的候鸟。

图为:慕名游览长湖,在湖面嬉戏的游客。

图为:长湖湿地。

图为:长湖岸边绿色屏障。

图为:天星观二号墓挖掘出土的青铜鼎。

图为:天星观一号墓挖掘出土的青铜器。

长湖位于东经112°27’11"北纬30°26’26"

水域面积122.5平方公里

○我省第三大湖泊

○有专家认为,是我省最早的人工湖

陵谷千年变,川原未可分。长湖百里水,中有楚王坟。

——﹙明﹚袁中道

长湖,由庙湖、海子湖、太泊湖、瓦子湖等组成。

行走湖畔,沐浴湖风,思接千载。

长湖沿岸,古人类在这里刀耕火种,纺织渔猎,走向农耕文明;湖畔的纪南城,是楚国同时代最大的方城。湖周边,星罗棋布数以百计的大型楚墓。长湖,被誉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今天又迎来新的机遇。

开发利用逾10万年

荆州博物馆研究员王从礼,自197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长湖边从事考古工作。说起湖畔文化,头头是道。

水作为生活必需物质,自古以来,人类对其依赖性非常强。在长湖边,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

王从礼介绍,据考古发掘,约1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湖泊。在郢城北的长湖汊上,在江陵的鸡公山上,旧石器时代遗址中,远古人类搭建窝棚,在这里繁衍生息,采石场内,数以万计的砾石,其中有石球、刮削器,人为加工痕迹明显。

与急涨急跌、难以利用的江水、汉水相比,湖泊水位涨退缓慢,可平安获取菱角、莲藕、鱼等天然物质。在新石器时代,处于山区向平原过度地带的长湖,仍是人们选择的最佳场所。纪南城北的朱家台遗址等,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屈家岭文化类型。

在商周时期,长湖周边同样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方,并发生重大转变。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铺开,开始种植水稻。与其说历史有很强的惯性,不如说这种惯性是基于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淀。较有名的有梅槐桥商代至西周遗址等。在八姑台的官堤遗址,发掘出大量商代青铜器。这些遗址,均分布在长湖南北分支。

这种惯性,至今仍深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如今江汉平原老百姓爱吃蒸菜,制作蒸菜有专门的蒸笼。可是很少有人想到,长湖边的考古发掘显示,早在商周文化时期,先祖普遍使用陶器,将蒸煮器皿分开;又通过在陶土里加砂的方式,将炊器与饮食器具分开。显示古人掌握了美的原理,火的温度原理,还有物质变化的原理。

长湖水产丰富,盛产龟鳖,楚国巫觋文化发达,这都是北方所缺。王从礼认为,西周文化组成,离不开楚人的贡献,如意识形态里的信鬼重祭,突然在统治阶级上层出现的三足瘪裆鬲,应该是长湖文化的贡献。他甚至大胆设想,长湖畔还有一个商代方国存在,可能是鬼方的后裔。说不定哪天的考古发掘可以证实。

谈到高兴处,63岁的老人跳上汽车,与我们一起冒雨探湖,一起寻找当年发掘的楚墓。

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九,观音垱镇天星观村天星观内教众聚会。197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从礼,在天星观旁边的长湖,开挖楚墓,这村里住了30多天。工作30多年,发掘楚墓300多座,深知楚文化灿烂辉煌。

就是在天星观一号楚墓内,出土竹简70多根,文字4500多字,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其中卜筮记录的竹简文字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约计2700余字。大多是为墓主邸阳君番胜卜筮的记录,少部分是关于祭祀的内容。竹简资料对于楚国封君制度、封君葬制以及潘氏家族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卜筮记录为研究当时楚国的卜筮情况,揭示当时贵族们的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前年,为申报遗址保护,王从礼回到久别的村庄。这天再来,老乡亲们热情围拢来,嘘寒问暖。雨急风寒,长湖烟雨朦胧。湖上,两只小渔船,正在当年的墓址上方捕鱼。随着风浪侵蚀,当年的湖堤已垮塌,天星观后迁数十米。

75岁的钟运传关切地问,湖堤还修吗?

灿烂的楚文化发祥地

说起长湖的人工治理,71岁韩宴清的古话有几箩筐。这位湖北大学毕业、在宣传战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人,对楚文化有着独到的研究。

正在建设的引江济汉工程,是一条新修的人工运河,跨越长湖。韩宴清介绍,考古工作者在长湖底部发现一条古河道,很可能是古扬水故道。

扬水是一个重要的话头。从扬水开始,时光的镜头一下子回溯到两千多年前。

楚庄王时期,令尹孙叔敖修云梦通渠,与上游沮水相接。《史记·河渠书》记载:“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为楚国北伐问鼎中原、开发云梦泽湿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考古资料表明,云梦通渠中游经过长湖。曾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韩宴清介绍,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谭其骧认为,汉朝的扬水,是在云梦通渠基础上疏浚而成。

网友云卷云舒引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扬水上承接江陵县赤湖。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扬水又东出城西南。又东北,路白湖水注之……”从而判断,扬水大致与今天的长湖、田关河走向一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纪南城失去了作为楚国“都城”的地位,扬水运河也随之衰落了。加之汉水泥沙淤积影响,有的河段甚至湮塞了。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哀郢》中写道: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韩宴清指出,诗中所说的龙门,就是纪南城的东门。古郢都城内有三条水道,朱河从北进城,云梦通渠支流新桥河从西南入城,相会于城中为龙桥河向东出城,因此东门也称龙门。

韩宴清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他参加开挖新河时,在龙桥河挖出了古河道。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水运交通方便,纪南城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常住人口约50万,十分繁华。东汉桓谭《新论》称:“楚之郢都,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当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都曾出入纪南城,吴起也曾在郢都主持变法。这里还孕育产生了老庄哲学和被李白称为“文章祖”的屈宋辞赋。纪南城不仅是战国七雄之都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先秦时期的古城遗址。

自三国时开始引沮漳河水入三海为水柜。吴将张咸为防晋将杜预进攻荆州城,筑大堰,后经过历代加固,民国时称中襄河堤,现名长湖库堤。

唐晚期,荆南国国王高季兴为了巩固政权建大堰。南宋时,为防金元兵攻荆州,在荆州北南西筑三海八柜,相当于现在的围堰水库。现在的海子湖应为当年遗迹。

到明朝时,现在的长湖形成了。如今,庙湖离纪南城的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

由此可知,长湖并不是天然湖泊,而是地地道道的人工湖。韩宴清引经据典。

烦恼的牵绊

闻说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的三国文化积淀丰厚,不亚于楚文化。在现实体制下,对外是打三国文化的牌,还是打楚文化的牌,让当地政界人士十分着急。

长湖地处四湖流域上区,西起荆州区龙会桥,东迄荆门沙洋县蝴蝶嘴,北至沙洋县后港,南抵沙市区天星观,横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流域面积2265平方公里,现有水面约21万亩,是荆州市头顶一碗水,对荆州市、对四湖流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关洪湖主隔堤以北210多万人、340万亩耕地的安危。

说到这,不少人已经明白,其实长湖就是原来大荆州地委管理的范围,原来由荆州地委统一调度。不过,随着荆门、潜江划出荆州后,原来统一调度的四湖流域水系被打乱。长湖的出入涵闸、泵站、河道、堤防等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存在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协调不够。

2005年,为加强对各方的协调,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四湖流域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四湖流域的防汛排涝调度和水利管理,管委会办公室设在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

但去年一份权威调研报告显示,长湖保护、管理与利用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

水利调度管理矛盾突出:在防汛抗旱、水产养殖、生态用水等功能的协调方面,由于各功能对水位控制的需求存在差异,导致调度的矛盾。特别是干旱低水位时,矛盾尤其突出。2007年长湖发大水,由于不能直接调度、调蓄洪水,当年淹没农田1.8万亩,其中绝收1.2万亩。

部分水质污染严重:荆门市委办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3月,长湖后港段总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均超标。其中氟化物已超过V类水质标准,系劣类水质。长湖的污染源主要是周边乡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和围栏养殖。

围栏养殖过度:21万亩水面,围养面积达9万亩,远远超过《湖北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关于大中型湖泊围栏养殖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10%的规定。围垦失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长湖被一哄而上垦湖造田。原有的28米高程以下湖泊,到1997年时已基本淤平。上世纪50年代30.5米水位对应湖面面积为143平方公里,现仅为122.5平方公里。

目前,长湖生态逐渐恶化,一些水生植物逐渐消失,以前随处可见的珍稀水鸟和野生鱼类难见踪影,出现了蓝藻等高营养水生物。“最紧迫的是要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调动难,最困难的问题是污染治理,最需要的是生态修复。”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局长卢进步,连用几个最,概括了当前长湖面临的困境。

好在大家有了共识。自去年6月以来,省市县政府再次将理顺长湖管理体制提上重要日程,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摆脱体制桎梏的长湖,风景必将更加美丽。 (注:此文感谢省湖泊局的大力支持)

湖畔拾贝

天星观一号墓二号墓

1978年和2000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长湖滩头上分别发掘了天星观一号墓、二号墓。两墓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实物。其中,一号墓出土的楚简、龙凤莲花彩绘豆和虎座飞鸟漆木器最为著名;二号墓出土各类器物1430件。该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首屈一指。无论是青铜器,还是漆木器,许多都是首次发现,以青铜器中的炭篓,漆木器中的凤鸟莲花豆、虎座鸟架鼓最为著名。

杜甫在长湖的《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长湖 迎来新的机遇 荆州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