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人民剧院上演“武汉话”欧洲话剧惹争议


来源:汉网-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文标题:把经典变成身边事用“武汉元素”改编欧洲经典?武汉人艺欧洲黑色喜剧这个月将在D5空间剧场演出。近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年轻演员们把几部来自欧美的经典话剧搬上了武汉的话剧舞台。《在茫茫的大海上》

原文标题:把经典变成身边事

用“武汉元素”改编欧洲经典?

武汉人艺欧洲黑色喜剧这个月将在D5空间剧场演出。

近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年轻演员们把几部来自欧美的经典话剧搬上了武汉的话剧舞台。《在茫茫的大海上》改编自波兰剧作家穆罗热克的同名作品,《疯狂的手枪》则来自法国剧作家嘉布里埃。

虽然剧本是来自欧美的舶来品,并且探讨的都是悲剧话题,但剧中出现了武汉话、油焖大虾、热干面、砂锅串串等极具汉味的元素;基金股票、“二奶小三”、三聚氰 胺、富二代、法拉利跑车、金价油价等当下时事热点也被演员们嘲讽得“体无完肤”。然而在增加笑料的同时,也让一些观众感觉“怪怪的”,提出“本土化”是否 过度的质疑。

“虽然改编得有一点变味,但能在武汉看到如此正儿八经的话剧实为一件新鲜事。”武汉话剧迷刘祁对此表达了宽容的态度。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把不为人知的西方经典变成发生在中国观众身边的,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故事,力在打造本土化的经典戏剧。”《在茫茫的大海上》的导演杨铭对此解释说。

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剧里找到影子

长江商报:《在茫茫的大海上》这个是波兰的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的作品,您选用这个本子作为改编蓝本的原因是什么?

杨铭: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这个本子,非常感兴趣。它首先是喜剧,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剧,本质上是一个悲剧,但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部戏的包容性非常强,我看完本子之后就联想了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怕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在这个本子里面找到影子。

长江商报:这个剧本中,三个人物流落茫茫荒岛,原剧本的主人公是三位男性,为何您要用两男一女去演这部戏?

杨铭:首先是我们剧院的男演员抽不过来,其次,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来看,如果大家尽看男的可能会审美疲劳,用一个女性元素来调剂,可以融入新的东西。

而且在我看来,安排一个女角色,可能有更多的戏可以找,如果三个男的,那一段色诱就不可能存在了。

武汉观众习惯抱着乐一乐的态度进剧场

长江商报:于你而言,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本子来演,会有什么困难?

杨铭:原剧的台词其实比较生硬,由于是译过来的,直译语言相对很绕。他们可能不会像我们这样直截了当,说明白一件事情可能会绕两个否定句,甚至四个否定句,观众在看的时候就会有障碍。再者,这个戏剧是六七十年前的作品,原剧本中大和中一直要吃小,关系就相对单一。

长江商报:那在改编过程中,有什么原则吗?

杨铭:其实改编有很多原则。有的改编,幅度比较大,会改得面目全非变成另外一个剧,有的改编动静比较小。我们的改编是在不影响戏剧结构和风格的情况下,尽量贴近生活。它是荒诞派的我们没有把它改成现实主义的,它是黑色幽默的我们没有把它改编成喜剧。

长江商报:那你是如何将这部剧改编得更适应武汉市场的?

杨铭:武汉观众接触话剧比较晚,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几乎很少很少接触话剧,只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渐接触。就武汉的观众而言,大家现在都喜欢一些现实主义的,很多观众抱着那种今晚要去乐一乐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改编时,会尽量将娱乐成分增强一些。

这个本子它原来是讽刺政治的,出于一些考虑,我们把讽刺政治的部分改成了讽刺时事的。并且,我们把讽刺的部分全部换成了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观众才能有切身感受。在剧本中,也加入了很多武汉元素。

改编有得有失,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长江商报:已经演出两天了,您看来观众的反响如何?

杨铭:这两部戏观众的反响很不同,第一部戏思想会深刻一些,比较文。第二部戏是典型的欧洲喜剧结构,它一环扣一环的结构加强了这种喜剧性。演出后跟观众交流,发现各有各的喜好。很多观众觉得,第一部戏看着很有味道,第二部看着很过瘾。

长江商报:也有读者认为改编后剧本的深度被减弱了,你怎么看?

杨铭:的确之前也有观众反映了这个问题,认为这部剧就如给我们挠痒痒,但我觉得不够解痒。其实,戏剧它本身的功能,不是用来歌颂的,主要作用就是讽刺。但在武汉,大家更多的是在娱乐在搞笑,可以说这种讽刺在武汉比较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武汉 欧洲话剧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