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回忆: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
下课后躺在床上看小说。1994 军训间隙。1994.09 宿舍里打麻将要用毯子铺桌子,还要把门堵好。1997 一场舞会,有人在这里相识并相爱。1992.09 英语四级考试前,每天早上走廊里站满了练习听
(据广西新闻网2013年5月24日报道)一 群“70后”大学生在追忆青春后,“定格”青春。记者桂晨摄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 桂晨 秦紫霞 实习生 薛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前不久上映以来,唤起了不同年代的人对于大学、对于青春的记忆。由此引发了一股追忆青春的热潮。
“电影里有我们青春的影子。”5月10日晚,在桂湖旁的一家影楼里,21位“70后”卸掉了自己当下身份的各种束缚,女士们还编上麻花辫,或扎上小“冲天炮”,找出那个年代的一些服饰,选择用“穿越”的方式追忆青春。他们还畅谈了当年的大学时光。此外,“80后”和“90后”对这部电影也有共鸣或关注。那么,不同年代的大学生活给他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近日,记者走近部分“70后”、“80后”和“90后”,听他们讲述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70后:那些年,岁月静好
他们是最后一拨开会时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学生、他们是最后一拨看着露天电影、跳着交际舞的学子……电影中那穿过长长的宿舍走廊打到的热水,随处可见的帆布鞋、流行的喇叭裤和红白游戏机无一不在提醒着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这是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大学生活。
阶梯教室里奋斗的身影
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付林今年34岁了,现任市某高校辅导员。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还记忆犹新。
“我们6个玩得好的,喜欢齐刷刷坐在教室第一排。有些古老的风扇吱呀呀地在头上摇着。上课的老师还没到,我们就会倒好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由于学习法律,想要上自己喜欢的外语以及文学课还需要四处打听。那时候,每周二晚上,我都会带着在旧书市场买的法语教材,早早地在教室里等着蹭课。还记得文学院的一位古代文学的老师,总是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偶尔在黑板上写两个潦草的字,和学生们唱诵《诗经》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颇有仙风道骨。他为了感谢每节课我们给他准备的那杯从不迟到的热茶,还特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礼物送给我们。那时候,我们都很敬重老师,与老师的感情也非常好,还常常去一些老教授家里跟着师母包饺子。他们清贫乐学的治学、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到今天。”
“我们那一代,爱唱《小草》,喜欢看《高山下的花环》。”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陈虹羽说。在独秀峰下,在漓江边的一张张大学时代的照片都被她精心保存着。陈虹羽回忆,“当时的生活不像现在高校这样方便,公共浴室,生活热水都要自己从开水房打,所以那时候,男生帮女生提热水成为校园一景”。那时候,大教室才是阶梯教室,一般的教室都还只是普通的课桌。那时的学习条件与现在没法比,但很多同学学习都很扎实很勤奋。 舞池中轻快的步伐见证着青春的岁月 “我们那时候谈恋爱的是少数,一般一个班也就是三四个,男生接近女生的方式就是跳舞,特别是交际舞。”199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系,当年曾参加过交际舞学习班的孙泽回忆道。而那时候伦巴、恰恰是交际舞的热门科目,如果交际舞跳得好,是会得到女孩子们的欢迎的。“当时我们宿舍就有个小子跳得好,很多女孩子喜欢找他跳舞,我们可嫉妒了。”孙泽说。
从湖北某高校毕业10余年的罗芳芳告诉记者,她还记得非常清楚,1996年的元旦晚上,学校在大操场举行了盛大的迎新舞会。上千名同学包括外校的同学都来参加。当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天空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所有人都异常兴奋,围成一个个大圈子,不管认不认识,都手拉手地在操场旋转。那份热情,似乎把雪花都融化了。她说,那个场面,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什么是青春的记忆?这就是青春的记忆。
那时的大学,电脑还没有普及,也没有网吧这类地方,除了跳舞,看电影也是“70后”大学生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当时最流行的就是去录像厅看,学校的礼堂或者是操场也是放电影的地方。”孙泽说。对罗芳芳而言,露天电影场也是留下大学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她在学校的露天影场,看了《爱情故事》、《走出非洲》、《罗马假日》等一大批经典的电影,她和身边的女孩常常为电影情节感动得掉泪。“那时候。男女生之间的感情是挺纯洁挺含蓄的,男生女生之间就很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暗恋不愿说,或者是单纯的男女同学一起出去玩,这样的友谊可以保持很多年。”她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