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纪录片仍属粗放型生产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纪录片仿佛一本本“国家相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成为烙印在几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观看影视节目类型也产生了不同的层次要求,中国影视领域逐步呈现出以电影电

纪录片仿佛一本本“国家相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成为烙印在几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观看影视节目类型也产生了不同的层次要求,中国影视领域逐步呈现出以电影电视、综艺娱乐和新闻为三大支柱的竞争格局。而内容相对严肃、文化积累深厚的纪录片却受到了冷落,制作和播出逐渐被边缘化。

盘点2012年的中国纪录片作品,我们看到许多令人欣喜的亮点:2012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开播;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在《魅力纪录》与纪录频道播出后迅速走红,穿透社会网络神经,制造了一场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事件,纪录片走出专业圈子,成为全社会的公众话题。一大批精品大片相继亮相:《春晚》《超级工程》《china瓷》《故宫100》《体育的力量》《货币》……

由此,中国纪录片的社会生态与媒介生态也在迅速改变:原来在公众眼中曲高和寡的形象开始变得时尚、流行;原来行业眼中只有文化没有市场的形象开始变得追逐资本、活力十足。纪录片以其跨时空、跨文化的品质逐步成为传媒市场的潜力股。

尽管中国纪录片市场化已经启动,纪录片市场却并不成熟,粗放型生产状态仍然十分明显,缺乏有效的统一策划,各方面资源还无法得到有效整合。此外,市场化也让一些问题日益凸显:纪录片运营模式急需创新,精品尤其是品牌纪录片数量急需提升,人才供给不足。

《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2012年我国出品的电影纪录片15部,在主流院线市场有票房记录的国产纪录电影共有14部,真正规模化放映的有6部,其中仅2部影片属于当年作品,其余均为往年出品的旧片。在14部纪录电影中,仅《索马里真相》票房收入超过百万元(143万元),票房榜第二名即落入票房10万元以内的区间,仅5部票房过万。

这与中国故事片年度产量500多部极不协调,与美国年度141部、法国年度平均80部相比也差距较大。纪录片商业化产业前景并不容乐观。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指出,纪录片的生产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创作难度大,所以一些大片仅仅靠电视台自身很难形成规模,也满足不了越来越多栏目、频道的播出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来形成纪录片产业的产业链。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纪录片产业的核心元素是品牌,唯有品牌才是纪录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案例,其影响力将在一定的周期里得到延续和发展。建立一套以品牌纪录片生产为核心的制度与方法,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还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视频播出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3D技术掀起新一轮试听狂潮,中国民间企业、文化基金会开始积极介入,这些都为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力量和生机。

如何使中国纪录片从小众走向大众,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领市场,还需要中国纪录片人不断的努力。(新华社)

相关新闻:

标签:纪录片 生产 机遇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