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近代武汉工商巨子刘歆生铜像揭幕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刘歆生向家人展示汉口规划图纸刘歆生后人与其铜像合影昨日,被称为“汉口地皮大王”的近代武汉工商巨子刘歆生铜像,在其家乡东西湖区柏泉镇揭幕。刘歆生曾为汉口城市建设亲绘规划图,其后人昨日首次公开了一张照片,

刘歆生向家人展示汉口规划图纸

刘歆生后人与其铜像合影

昨日,被称为“汉口地皮大王”的近代武汉工商巨子刘歆生铜像,在其家乡东西湖区柏泉镇揭幕。刘歆生曾为汉口城市建设亲绘规划图,其后人昨日首次公开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刘歆生向家人展示其汉口规划图纸。

清末民初,刘歆生是汉口巨富,拥有地产近40平方公里,当年曾捐60万两白银修筑张公堤,打造“汉口特别模范区”,被世人誉为“大汉口之创造者”。1941年,84岁的刘歆生在汉口去世。

据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902年前后,当时的刘歆生已“名扬汉上”。刘歆生重外孙女婿丁昌友说,照片中扎着清代长辫的刘歆生正给家人展示其打造大汉口的规划图,照片左边为其原配妻子刘王氏,两少年系长子刘敦龙和次子刘敦凤。

据了解,这是刘歆生去世后,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张刘歆生中青年时期的照片,也是目前能找到的第二张刘氏照片。另一张照片为晚年刘歆生和家人在汉口合影,目前陈列于武汉博物馆。

历经一个多世纪,当年刘歆生所画汉口规划图早已湮没,但他当年建设大汉口的设想却通过文献史料得以记录。

本报老报人李洁龙先生通过走访刘氏后人及查阅相关史料发现,成为“武汉首富”后,刘歆生狂热地收购地皮,“他被规划设计迷住了心窍”,每天下班回家,就铺开一张张平面图,计算长宽,成年累月乐此不疲,他的全部规划设计目标只有一个:修筑街道。

1909 年,刘歆生设计的开辟后湖商场(后改称汉口商场)整套规划清晰地展现在市政工程处,官员们佩服刘歆生的术业专攻,他与官员最终规划蓝图。根据当年上海《申报》对此作的报道,他在当年规划汉口26条马路后来都成了现实,今天的中山大道、解放大道等许多汉口主、横干道均为其当年设计,并最后付诸实施。

“汉口开埠以后,武汉就成为中国各地商人的竞技场。”在昨日的刘歆生研讨会上,作家彭建新感慨,活跃在武汉的有宁波商帮、川籍商人、湖南商人,汉口的大商人往往来自外省和外地,本地商人成为巨商的反倒不多。

而柏泉籍商人,似乎是个例外。通过房地产发家的刘歆生,高峰时期资产数千万,是拥有全国声誉的汉口巨商;裕华纱厂创始人张松樵,则成立了裕大华财团,在重庆、成都、西安、石家庄都拥有产业,横跨船运、金融、电厂、煤矿等多个行业,是全国知名的实业家。

刘歆生,出生于柏泉刘家嘴,张松樵出生于柏泉万子山,且都出自平凡人家。这些寒门子弟,一跃成为巨商,和柏泉这片地方有什么样的关联?

柏泉当地文史研究者黄子材分析,“东西湖围垦以前,柏泉处于湖区,水患严重,加上与汉口很近,因此男丁往往到汉口谋生,通过商业改变命运的欲望要较其他人为强。同时,柏泉的天主教堂开设了学校,因此,当地子弟视野应较为开阔。如果不在教会学校读书通晓外语,刘歆生就不可能成为洋行买办,积累从事地产生意的资本”。

反过来,这些走出去的商人成功后则会反哺桑梓,在家乡兴办学校,并提携乡邻。如柏泉籍高氏父子的“洪发利”及其制造厂,就曾积极参与裕华纱厂的营缮工作,并随裕华将业务扩展到重庆等地。

刘歆生不仅是“地皮大王”,也堪称当时“中国头号慈善家”。本报资深老报人李洁龙向记者披露,1927年,历经战火的武汉三镇百业凋零,刘歆生一次捐出了1600万银元,用于市政建设和救济失业者、难民。李洁龙说,刘氏历年捐款总计达2400万银元,如按当时比价,折算成黄金达36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徐家兴]

标签:武汉 巨子刘歆生铜像 汉口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