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江流域首届非遗大展昨日开幕


来源:长江网-武汉晨报

人参与 评论

昨日, 首个全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长江非遗大展在武汉会展中心开幕。展区内,以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流域的省份为划分设置不同展区,从长江的源头西藏一路向东到上海,所有城市的非遗特色都在展厅内一一陈

昨日, 首个全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长江非遗大展在武汉会展中心开幕。展区内,以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流域的省份为划分设置不同展区,从长江的源头西藏一路向东到上海,所有城市的非遗特色都在展厅内一一陈列。此外大展还特设锦绣长江、漆韵长江、纸绘长江以及刻画长江等四个专题专展。

昨日正值周末,展区内汇集了不少人气。“非遗”二字看似“高处不胜寒”,但实际上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庆的火锅底料、涪陵榨菜等等,其实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相较于“只可远观”的各种非遗展品,例如唐卡、刺绣等,市民们更热衷于糖画、面塑以及剪纸等“接地气”的传统技艺,一边看还不忘一边告诉身边的子女们,“这都是我们过去的生活”。记者昨日发现,在不同省份的展区内,一些非遗技艺有些许相似之处,糖画、剪纸等技艺同时流传于诸多省份,但在技巧细节上又各有特色。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4日。

天门彩色糖塑可以吃

湖北展区内的天门糖塑最为热门。来自天门的80岁高龄杨韶新老人,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代传人,“从我爷爷起家里就开始做糖塑。”如今听力不大灵光的杨老,手上的功夫可是一丝不苟。天门糖塑的作品一眼望上去,便让人能看出它与其他糖塑、糖画的不同。除了和其他糖塑作品一样要运用到“雕”的工艺之外,“吹”糖塑成为天门糖塑的标志性技法。在现场,不少市民都驻足停留在杨老的摊位前,看着一块块橡皮泥似的五彩斑斓的糖块,在杨老的嘴下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糖塑工艺品。

和人们印象中传统的单一颜色糖塑不同,天门糖塑另一大特色便是其颜色的丰富和多元。一条立体繁复的龙形糖塑,完全还原了日常艺术品中龙身的五彩缤纷。杨老告诉记者,这些颜料都是食用颜料,“平时用来做水果糖的”,糖塑最终还是能成为吃货们嘴里的可口美味。

武汉立体剪纸引惊叹

展厅深处,武汉作为东道主特设独立展区,引来不少市民看热闹。打着“汉阳刘泥巴剪纸”招牌的摊位,最为门庭若市。人们印象中只有在过年时节才能在西北人家窗上看见的剪纸,在这个摊位上被完全颠覆。一个个以假乱真的昆虫“标本”,看得清绒毛的大熊猫剪纸工艺品,还有只有邮票大小却清晰勾勒出伟人特征的微型剪纸,都让人叹为观止——原来最奇妙的剪纸技艺,就在家乡武汉——刘泥巴家住汉阳,是家中第四代剪纸传人,据他介绍,武汉的剪纸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和大多北方地区粗放、大气的剪纸相比,武汉剪纸的技艺丰富,“主要有五类技法,剪、刻、撕、烧、立体”。刘泥巴更将这五种传统技艺准确地运用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上。“你看这个熊猫就是手撕的,绒毛都看得见,单刻和剪就做不出来。你再看作品上模拟印章的剪纸,就是火烧出来的,用来模仿印章的残缺美。”刘泥巴说道,“虽然是传统但既要继承还要发扬,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

剪纸看似简单,原材料不过是一张纸、一双手加上简单的工具,刘泥巴完成一份剪纸作品却需要大约六天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悬挂在展区墙上的微型剪纸一幅价格至少3000元。刘泥巴骄傲地告诉记者, “这还不是我最贵的作品,我最贵的比这个贵多了。法国前总理朱佩就收藏了我的作品!”

刘泥巴剪纸巧夺天工。

[责任编辑:刘金]

标签:长江流域首届非遗大展昨日开幕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