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电梯下坠非“道德超载”而是安全责任分散


来源:红网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电梯下坠非“道德超载”而是安全责任分散 8个人挤入核载人数为13人的电梯,物业工作人员喊了半天,没人肯下来。结果,严重超载的电梯直接从1楼下坠到地下,18人全部被困。电梯内空间狭小,十分闷热,

原标题:电梯下坠非“道德超载”而是安全责任分散

8个人挤入核载人数为13人的电梯,物业工作人员喊了半天,没人肯下来。结果,严重超载的电梯直接从1楼下坠到地下,18人全部被困。电梯内空间狭小,十分闷热,一名年轻女子出现昏迷症状。这是近日发生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领秀中原写字楼的一幕。(7月16日《京华时报》)

明知电梯超载无法运行,却没人愿意退出,结果,谁都不肯下去,最终压迫电梯坠下,大家都困在其中,也都遭遇了安全威胁。为此,有人认为,电梯超载就是“道德超载”。对这种观点笔者不能苟同。电梯超载没人主动退出并导致下坠,并不是“道德超载”,而是乘梯人的安全责任分散了,甚至认为解决超载与己无关。 其中,也暴露出公共设施疏于监管的普遍性问题,物业部门见怪不怪缺乏引导是主要责任。

在心理学上,有人把“人多力量小”现象称之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案发的那天凌晨3点钟,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遇害者与凶手的争斗持续了30多分钟,她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想到去援救她,更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情冷漠,然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却不这么悲观。他们认为,当时遇害者没有及时救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心里都有一种“也许其它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在场的人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许,都把救助的责任推给了别人,而唯独觉得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必要,结果导致谁也没有出手救助。这种跳出唯道德论的观察与分析,是比较客观理性的。

产生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实际情形是,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就越小,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小;而那些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去帮助受害者”的旁观者,则会感觉到自己对受害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护之责,因而实际上提供援助的情况倒比较多。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坠梯事故,不为别的,只因为电梯里的人。

电梯里的18个人,当时恐怕也都在想“不用我退出,别人会退出的”,大家都这么想,都这么指望,自然就僵持在哪儿了,可是超载的电梯恭候不起,直到发生坠梯事故。要说教训的话,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淡化,恐怕还是主要原因,并不是简单地由道德低下产生的。因此,每个人都要有“我生活在社会里,共公安全我有责任”的自觉意识,主动带头维护公共安全。

的确,许多社会问题并不是简单由道德滑坡产生的。比如,“瘦肉精”,“毒奶粉”等等,我们是可以谴责这些不良商人,我们是可以唾弃这些黑心商人。但是问题的根源难道是因为这些不良商人是天生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想让苍蝇不进屋,就必须解决家庭的环境问题。其实,权力失范、法制缺失、监管不力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因而更加迫切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可行的法律规范做好,让监管工作切实到位,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寄望于道德提高,那是在转移问题的视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提倡总是拿道德教条说事。毕竟,道德不是万能定律,更不允许教条地使用。言不离道德,遇事就抢占道德高地,呱哩呱啦地放炮,正是损害道德。道德需要一个环境或者语境,不是衡量一切的永恒真理。应该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一事一议,实事求是。一遇事便围绕道德上纲上线,难免有“空谈误国”之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电梯 道德 超载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