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让传统节日回归本真


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参与 评论

上百元的进口巧克力、几百元一束的玫瑰花、300多元一客的牛排……又到一年七夕时,记者走访发现,早在几周前,各家五星级酒店就纷纷推出了七夕情侣套餐,价格高达几百元至上千元,预订十分火爆。(8月12日《广

上百元的进口巧克力、几百元一束的玫瑰花、300多元一客的牛排……又到一年七夕时,记者走访发现,早在几周前,各家五星级酒店就纷纷推出了七夕情侣套餐,价格高达几百元至上千元,预订十分火爆。(8月12日《广州日报》)

近几年,之前并不被大多数国人熟悉的“七夕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起源于汉代,起初纯粹是为了纪念纺织女神——织女。在男耕女织的古代,凡间女子在这天祈求获得如织女般的女红技艺,以获得美好姻缘。“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代诗人徐凝的诗作《七夕》中记载了古时人们的“乞巧”习俗。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节日到后来衍生出了牛郎织女等爱情故事。

七夕节之所以能够被人们重新记起,摆脱了被遗忘的窘境,离不开国内商家的大力宣传。商家们把七夕节中的浪漫爱情因素放大,使之成为“中国情人节”,与西方情人节——圣瓦伦丁节遥遥相对,既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利润,又引起了社会对七夕节的好奇,传统节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进而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这本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但是,“各家五星级酒店就纷纷推出了七夕情侣套餐,价格高达几百元至上千元,预订十分火爆”的现象却表明,部分商家只是肤浅地理解了七夕节背后的文化内涵,简单地将其与高额物质消费联系在一起,使之沦为单纯的“消费日”。这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背后是传统节日内涵的流失。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商业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这一方面,我国拥有成功的例子——每年春节,各种风俗活动为我国民间的搭棚业、彩扎业、描金业、印染业的发展以及剪纸、皮影等技艺传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春节的商业化根植于春节的民俗活动,民俗活动则因商业化而得以蓬勃开展。

而反观七夕节,按照传统,当日应有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习俗。上百元的进口巧克力、几百元一束的玫瑰花、几百上千元的七夕情侣套餐,恐怕难以让人们了解上述习俗,反而会误导人们对该节日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节庆的形式加以改进,商业化的功能之一是能够让传统的节日形式更好地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是商业化的前提应在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而不是让人们被商家受利益驱使进行的片面宣传牵着走。后者,只能毁了“七夕”等传统节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朱道玲]

标签:七夕 传统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