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的魅力 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
恩施土司城,土司文化和少数民族舞蹈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土家女儿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色山水文化、八条生态走廊建设等,丰富了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内涵,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了恩施市文化产业逐渐壮大。恩 施
恩施土司城,土司文化和少数民族舞蹈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土家女儿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色山水文化、八条生态走廊建设等,丰富了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内涵,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了恩施市文化产业逐渐壮大。恩
施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壮大。2012年,恩施市共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
1月8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农民艺术团的演员们照例为游客表演原生态文艺节目。
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以侗文化拉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促农民增收,2012年,该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
2012年,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的足音铿锵有力,使恩施倍添神韵和魅力。
文化对旅游的撬动效应正逐步显现。2012年,恩施市共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
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
地域文化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品位,旅游有利于挖掘、丰富、优化、保护地域文化。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俗,是一个完全由女性主导、彰显强烈的人性光辉的民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土家姑娘们用背篓背着各种山货来到集市,将山货摆在街边,等待有情人前来购买。其实是以卖东西为名考察并挑选如意郎君,小伙子则假借买东西,与姑娘讨价还价之机表明心迹,传达爱意。一来二去,若两情相悦,便到丛林中去赶“边边会”,通过对歌互通心曲,以至定下终身。
去年8月26日至8月27日,恩施土家女儿会在州城如期上演,上万名男女在此寻觅梦中人,演绎阿哥幺妹的浪漫情缘。两天时间,恩施旅游再次借女儿会的魅力,吸引海内外近10万名游客到恩施观光旅游。2007年,恩施市提出进一步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把恩施土家女儿会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地方民俗节庆文化品牌。5年多来,恩施市结合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作用,策划女儿会大戏,加快女儿会剧场建设,把恩施打造成“相亲之都”,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恩施土家女儿会文化品牌已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表彰为2010年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创建奖;获得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艺奖、文艺活动品牌奖;女儿会节庆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文化节庆活动金奖品牌”, 恩施土家女儿会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上,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参演剧目,恩施市编排的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荣获表演金奖、最佳节目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新人奖、导演奖、舞美奖、编剧奖等多个单项大奖。
2012全州生态文化旅游节暨女儿会期间,《嗯嘎·女儿会》在州城连续展演4天,场场观众爆满,普遍赢得好评。
依托恩施女儿会,恩施市旅游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土家女儿城已奠基,恩施大峡谷景区女儿寨已开工建设,女儿湖开发项目已基本敲定……
恩施女儿会在成为恩施市名片的同时,有效弘扬恩施的地域文化,为恩施旅游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在旅游文化建设的牵引力作用下,《恩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滚龙坝村、金龙坝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恩施市成功创建“荆楚诗词之市”、“湖北楹联文化之市”。
山水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求是旅游的重要动因,旅游的过程是对文化的体验与享受的过程,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去年11月24日,非洲法语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官员研修班27名学员来到美丽侗乡芭蕉。侗乡山水多秀丽,唯有文化惹人醉。在筒车坝、灯笼坝和枫香坡,看到一栋栋极具民族特色的农村新居,看到山山岭岭具有线条美和色彩美的茶园,学员们连声赞叹。他们在枫香坡侗寨领略侗族民风民俗,观看了“土得掉渣”的侗族歌舞,流连忘返。
恩施市发挥后发优势,着力让文化与旅游在基础设施上一体共用,在城区和主要景点修建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民族文化建筑,建设八大生态走廊,在枫香坡等少数民族村寨建文化场馆等设施,在大峡谷景区筹建民俗文化一条街,打造景区实景剧等。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北纬30度·中国行》等节目,多次将镜头对准恩施市的山水和文化,令外界对恩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恩施大峡谷景区同时又是一处难得的地质公园,户外探险和地质奇观文化丰富了景区内涵,景区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2012年,景区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万卷石书,石书万卷。”曾经到过恩施市并为大峡谷题字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让恩施大峡谷再次扬名,该市正积极研讨如何利用好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与此同时,在梭布垭石林、土司城、龙麟宫等景区,与之相适应的山水文化也逐渐被挖掘出来。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了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旅游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壮大
任何一种旅游产品,包含的文化要素越多,诱发旅游者消费的次数就越多,经济效益也越高。恩施市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发展缺少支撑和载体。
如何取得较快发展?该市果断决策,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消费,以拉动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恩施市大力打造八条生态走廊,把全市各乡镇与主要旅游景点有机串联,几年砥砺奋进,八条各具特色的生态走廊已现雏形,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产品,挖掘出了一批地域文化,同时也孕育出诸多文化产品。
最有特色、发展最好的当属恩施玉露生态走廊,恩施玉露作为一个茶叶品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个产业,也具有普及和扩大的空间。
恩施玉露生态走廊包括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戽口村、灯笼坝村、枫香坡侗寨,六角亭谭家坝村、头道水村,全长近百里。该生态走廊以发展富硒茶叶和全线近2000户侗寨为主要内容,以“游万亩生态茶园、赏千户侗寨”为主题,结合生态休闲旅游,重点打造集茶文化、侗文化、“吃”文化为特色的生态走廊。
如今,枫香坡、戽口等地已经逐步连成一线,恩施玉露生态走廊已经成为一条茶文化走廊和侗族文化走廊。
恩施玉露生态走廊的成功建设,催生了茶文化和侗乡文化的繁荣,也拉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枫香坡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地,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寨子里侗族文化馆、鼓楼、特色民居掩映在茶园中,美景怡然。“恩施玉露”茶品牌先后获得了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到5亿元。恩施玉露已成为在全国茶界响当当的品牌,2012年年产量再次超过400吨,产值超过1.5 亿元。恩施玉露继承和发展本土茶叶文化,对于拉动旅游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旅游消费的带动下,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曲艺《取名》《担水》《女人不讲理》分别获得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表演奖、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曲艺金奖;歌曲《祝福三峡》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 奖,并入选为《中国三峡》大型纪录电影插曲;《清江恋歌》荣获“全国民歌题材新歌演唱会”最佳作品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文艺创作上,近年,恩施市在国家一级刊物刊发音乐作品达71首,每年均有曲目在央视《新视听》 栏目播出,恩施扬琴《镇船石》获得第三届江南文化节曲艺展演银奖,《黑烟》《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等一批文学作品在《民族文学》《长江文艺》上发表。 群众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每年送戏下乡达100场次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年增加,已拥有国家、省、州、市各级名录88项,拥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45人。
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巴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的交会,使恩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释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为了更好的利用文化资源,该市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生态旅游城”的战略构想,已经完成了由发掘到打造品牌的转变。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