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群山起舞千重翠 恩施州资源型工业力挺“产业兴州”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利川齐岳山风电发电场。 盛夏走恩施,心中涌感怀。 一路满目青翠,群山沸腾;一路云如海、林如海、茶如海、歌如海;一路改革开放新潮涌动、新风扑面。 一幅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

图为:利川齐岳山风电发电场。

盛夏走恩施,心中涌感怀。

一路满目青翠,群山沸腾;一路云如海、林如海、茶如海、歌如海;一路改革开放新潮涌动、新风扑面。

一幅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开。

江山不再依旧,群山更显葱茏。大山脊梁挺立,缘自资源型工业的快速崛起。绿色繁荣,正托起群山之梦;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正成就恩施州各族人民的小康之梦。

人们不会忘记,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那一句深情的嘱托:要把鄂西建设成为先进自治州。

为了这个嘱托,恩施奋斗了30年。当全国先进自治州目标渐行渐近之际,沉睡的群山早已舞姿翩迁。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特色生物、矿产、洁净能源资源深藏大山,为工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恩施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75种,有7种金属或非金属的储量在湖北省居第一位,硒矿在全世界居第一位。

“清江流,山溪流,发电不用煤和油”,恩施州是省内仅次于宜昌三峡的水能基地,现又测明齐岳山等地风能资源丰富。

1958年恩施州第一座水电站——来凤老虎洞水电站投产发电,点亮了鄂西最南端的小县城,亦点燃了恩施小水电开发的星星之火,掀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恩施州小水电建设的热潮。

总投资120亿元,总装机18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0亿千瓦时的水布垭工程,从1988年开展勘测设计到1999年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同意立项,2002年成功截流清江到2010年竣工,工程历时22年,实现了恩施州水电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丽嬗变。

“能源是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从小水电开发,到建南气矿探明天然气储量,忠武线、“川气东送”管道先后经过恩施州,齐岳山风电开发,再到页岩气勘探,恩施州建设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实现“绿色繁荣”的路子走得越来越宽广。

2010年12月,齐岳山风电场一期工程投产发电。齐岳山风电场由湖北能源集团分三期开发,总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

2008年11月18日,由武钢(集团)公司斥资2.8亿元建设的恩施铁矿工业化试验“双50万吨”(50万吨选矿厂和50万吨粉矿厂)项目破土动工,由此拉开了铁矿开发的大幕。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建成50万吨/年破碎筛分系统并投入生产,自产高磷粉矿已经投入工业化应用。

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机遇,全州依托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开发了一大批资源型加工项目。

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腾龙水泥、华新水泥(鹤峰)公司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新建企业陆续投产运行,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支撑了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鄂西林海、世界硒都、华中药库、中华植物基因库……腾跃的蛟龙,让深山珍宝走近你我,让青山绿水成为恩施最宝贵的财富。

30 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经济格局,大力推进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温饱型经济向小康型经济的转变,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粗放低增长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正向以工业为主导,集约型高增长为特征的现代经济重大战略转变。

一组数据沉甸甸:

近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高于全州GDP增长10个百分点。2011年,第二次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到2012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在全省17个地市州中增幅排第三位。“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这是我们燃烧激情,创新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2011年早春时节,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武陵山试验区启动仪式上,激情满怀。“机遇千载难逢,使命艰巨光荣,要乘时用势,开拓进取。”在省委、省政府武陵山试验区现场办公会上,省长王国生激励干群。

州委书记王海涛、州长杨天然说:“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是关键,而产业发展主要靠工业。”

莽莽大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从恩施卷烟厂到腾龙水泥,从天然气开发到铁矿“双50万吨”项目,从国企改制到民营经济“浴火重生”……

在跌宕起伏的30年中,恩施工业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直面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地方煤矿停产整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种种挑战,写就了“产业兴州”的动人篇章。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文婷]

标签:经济 恩施 工业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