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为山所困到因山而兴 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流金淌银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 建州30年,回顾与展望间,一些数据值得提及。 2012年,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是1983年的24倍; 2012年,全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4元,增

图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

建州30年,回顾与展望间,一些数据值得提及。

2012年,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是1983年的24倍;

2012年,全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4元,增幅多年居全省第一位,是1983年的18倍;

2012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16.91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率为0.56:1……

三十而立,以时间为轴,一幅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回首30年前,恩施为山所困:老少边穷,交通不畅,发展滞后,山里山外两重天。

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光环背后,是大山里人们挣脱束缚、加快发展的渴望。

一路走来,渗透着农民因为渴望而生发的勇气和信念,也凝聚着决策者们经久的探索和思考。“我们要坚持产业兴州不动摇,立足恩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按照基地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企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要求,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大文章。”履新不久的州委书记王海涛,其执政思路与历届决策者不谋而和。“围绕‘六百双五’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基地、项目和品牌建设。”州长杨天然的话掷地有声。

调结构、建基地、延链条、接市场、兴科技,一场向特色要效益、向标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的战役在武陵山中打响。

历年来,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先后制定了《恩施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恩施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恩施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建设十年规划总体实施纲要》等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以“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为抓手,每个县市建成一批“一乡一业”特色乡镇,每个乡镇建成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

结构变,则活力现。

咸丰县小村乡小蜡壁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5年以前,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洋芋、红薯,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

人们的生活,因茶而变。如今,小蜡壁村已由过去的贫困村成为了种茶专业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2012年,全州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超过600万亩,基本完成“六百双五”目标。烟叶、茶叶、高山蔬菜、药材及魔芋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龙头企业成为特色农业发展引擎。

来凤安普罗是一家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两条丰润的线条,勾勒出这个企业的成长之路。

向外:组建专业销售团队,开发高端市场。公司产品已覆盖湖南、广东、四川、重庆、河南、山东、浙江等地,进入武汉中百、中商、沃尔玛、大润发、百佳、北京华联等大超市,在武汉各社区设立销售网点200多个。

向内:不断健全购销网络,企业覆盖面延伸到咸丰、宣恩、鹤峰等县。

这个2005年成立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如今产值达到两亿元。

背靠产业基地,面朝山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

2012 年,全州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00家。其中,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过1亿元的25家,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94家。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有望突破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产品加工产值有望达到农业产值的55%(按新口径计算)。“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大山鼎”蔬菜、“思乐” 畜产品、“零号土猪”系列……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100多种知名特色农产品进入沃尔玛、家乐福、中百、武商等大中型商贸集团的销售网络。

在产业链条上,除了龙头企业,还有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宣恩县采花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名优茶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合作社实现利润302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4200元以上, 帮助50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我还要向广大茶农推广我们试种的‘茗山131’品种,亩产值可超过1万元,比其他品种高出3000多元。”合作社负责人蒋兴江信心满怀地说。

从单干蛮干到分工合作,从分散经营到抱团取暖,市场冲击下的特色农业,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农民不再是市场浪潮下被动的群体。

2012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54家。

特色农业擎起发展大旗,恩施正因山而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文婷]

标签:特色 农业 产业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