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恩施土家西兰卡普


来源:恩施日报

人参与 评论

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土家姑娘从十岁左右就要开始学习绣花,到出嫁时,妆奁必须有自己亲手绣织的“西兰卡普”、花枕头、帐帘、花荷包、花围裙、绣花袜底、绣花鞋等。而且这些绣织品的多少及精美程度成为评品姑娘人才的

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土家姑娘从十岁左右就要开始学习绣花,到出嫁时,妆奁必须有自己亲手绣织的“西兰卡普”、花枕头、帐帘、花荷包、花围裙、绣花袜底、绣花鞋等。而且这些绣织品的多少及精美程度成为评品姑娘人才的标准。精美的挑花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姑娘的当家本领,挑花织绣成为土家族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

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民间织锦艺术堪称土家族艺术一绝。“西兰卡普”,汉语译为“土花铺盖”,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善于纺织,其“桑蚕、麻纻”成为贡品。因而“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秦汉时期,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所发展,所织的“賨布”成为纳贡之名品。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賨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元、明、清土司时期,西兰卡普被称做“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大明一统志》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挑织技艺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操习挑织技艺,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品,因而这种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西兰卡普可以看做为土家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用、纹式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

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余种。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有九朵梅、莲花、牡丹花、韭菜花、藤藤花等;以动物形态为题材的,有阳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马花、猫脚迹等;以生活物品为题材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等;以几何图案为题材的,有单八勾、双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以文字类为题材的,有万字花、王字花、喜字花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有凤穿牡丹、鹭鸶采莲、双凤朝阳、二龙抢宝、喜鹊闹梅等;此外,西兰卡普图案还有汉字题材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一品当朝、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由此可见,西兰卡普的题材选用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体现土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艺术写照。

西兰卡普的装饰纹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恩施土家西兰卡普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