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江汉村:最具都市韵味的民居里巷(图)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江岸区保留至今的里份民居多达115处,都是老汉口留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里份,当时的租界分布得更多,更为密集。其中咸安坊、同心里、坤厚里、首善里等不少里巷,借助大都市的辐射力而广为人知,还有一些里巷因为与

江岸区保留至今的里份民居多达115处,都是老汉口留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里份,当时的租界分布得更多,更为密集。其中咸安坊、同心里、坤厚里、首善里等不少里巷,借助大都市的辐射力而广为人知,还有一些里巷因为与某个重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知名度更高。比如,因为分别保存有当年的工运领袖刘少奇和革命烈士向警予的故居,而使尚德里和三德里名闻天下,宝善里因为引爆过辛亥首义,更堪称天下第一里弄。

江岸的弄堂式民居结构,多为西式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巧妙结合,曲回、幽深、静谧,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更是中国近代民居文化不可多得的典型缩影。

这次列入十大景观的里份江汉村,是江岸众多老里份中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处代表性民居,地处江汉路东侧,走向亦与其并行。江汉村是条直巷,几米宽的通道两侧并列着多少家矮楼老宅,没有哪位游人数过,可那些风格相似、又各有差异的屋檐、阳台和外露的小巧楼梯,使你感受到这里的生活虽有几分拥塞,却也井然有序。尤其是小巷人家的无法说清是中式还是欧式的门户,有的还围有院墙,加上几枝青翠的葡萄藤,几平方米的小院虽嫌逼仄,但让人立马感受到它的安逸和温馨。

近年,许多小巷的酒吧咖啡屋日渐多了起来,其经营者多半是追求时尚的青年创业者,连店名也如“北纬53度”这般别具“潮”意。江汉村亦不例外,一进巷口就能看见几个此类店家,门廊下一幅民国洋画和里间色彩温婉的窗帘,送给你一种安详,一种雅致。 (长江日报)

江汉村由原来的江汉村和六也村合并而成。江汉村的入口开在汉口洞庭街口,六也村入口开在沿江大道。

江汉村和六也毗邻,一共有二十多栋楼房,两村合并后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社区。和别的里弄建筑一样,江汉村四面合围,入口石坊上书“江汉村”三个大字。

自我包围式的江汉村和珞珈山路住宅区不一样。珞珈山路住宅区是开放性的,向街道敞开。这也许是西方人和东方人根本的性格区别,里弄住宅是华人建的,谨慎小心的心态于建筑样式上处处都看得出来。

江汉村12栋,倪裕记等9人于1937看建造。六也村13栋,由吴鑫记等11人于1934年建造。这二十多栋房子分别由卢镰标事务所和景明洋行设计,由明巽建筑公司、李丽记、汉昌济、康生记四所营造厂施工,因为是很多人投资兴建,所以依不同口味建成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楼房。

江汉村的楼房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高两或三层,古典风格和近现代风格混杂,独立式西式住宅楼相互衔接,中间通道形成里弄住宅式。比起临街独立小楼更为安全,因为有一个社区的屏障;比花园住宅要节省空间,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比起咸安坊等石库门里弄,这里的邻里之间相距稍远一点,不是墙与墙相邻,而是楼与楼相邻。

楼房不设天井等中式格局(当然不妨碍艺术风格上采用中国式细节),房间内净空高3.5米,卧室不小于20平方米,木制百叶门窗,设有外廊和小阳台,室内室外走廊楼道宽敞,水磨石楼梯,房间全铺木地板,卫生间宽大而且设备齐全,属于里弄住宅中的最高档次的楼盘。

房产商在建房时花了大本钱,建起来的房子绝非等闲人居住。1949年以前,能进入这两个“村落”的都是腰缠万贯的商人、军官、政客,还有洋行高级外籍职员。1949年以后,据我所知,这两个“村落”成为市府高级属员住宅(省府也住有一批,后来迁去武昌),直到20世纪末,老屋逐渐颓败,政府另盖新住宅楼,这一批住户才逐渐迁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江汉村 民居 住宅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