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北书法家徐本一:笔底龙蛇书由心生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徐麟阁人民公仆吴天祥》 徐本一,1946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

图为:《徐麟阁人民公仆吴天祥》

徐本一,1946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报社副社长、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副院长等职。

书法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军事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收藏。出版《徐本一书法精品集》、《徐本一行草书唐诗》、《武汉诗赋。徐本一书法作品集》等。

书法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也不仅仅是艺术和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古老民族文化的象征。杰出的书家经过艰苦而卓越的探索实践,一次次地把对这种美的追求推向极致。

2013年的4月,徐本一很忙也很火。

4月16日召开的湖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徐本一艺术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在湖北省现有的15个文艺家工作室中,徐本一是惟一的书法家。

在4月21日武汉市一大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徐本一作品《书法沁园春·雪》在多人举牌争抢中,以12万元的价格售出,以每平尺3万元价格创下湖北省书法拍卖史纪录。

而即将在河南郑州开幕的当代书法十大家学术邀请展,徐本一与张海、孙伯详等名家共同受邀出席。

徐本一书法的艺术价值因何受到官方的肯定、受到众多藏家追捧?或许从这位书法家说的一句话中能看出端倪,“真正根本的笔墨并非源自对传统的单纯追忆,而是源自生命深处的召唤。”

图为:《盖地捲帘联》233cm×53cm×2

天赋惟书法而生

“艺术可教,但天赋更为重要。”徐本一似乎惟书法而生。

徐本一1946年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57年,徐父从上海调至武汉工作,徐本一阖家随父迁移,武汉从此成为他的家乡。

徐本一自幼临帖。他自述:“从李北海得笔法,由此而上下窥探。”唐人李北海的《岳麓山寺碑》为徐氏家族传家之宝,因徐本一幼时即极富天资,曾祖便把他看作徐家的文化传人,把一切有关文化的重要物件都传给了他。

自李北海后,徐本一临习欧、颜、苏诸家,继而专攻“二王”,兼习钟太傅、李邕、黄山谷、米襄阳,上通秦汉魏晋,下悟唐宋明清,可谓篆、隶、正、草无不广涉。参悟北碑意趣,力主情性,师法自然,所作或清真雅淡,或质朴遒劲,各具风姿。

徐本一的艺术天赋来源于何方?从1992年他参观天一阁的“意外事件”中能看出一二。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那日,徐本一在与友人一道参观天一阁时,友人都惊讶天一阁草堂中悬挂的一幅对联的书风与徐本一书风很像,细细一看,书者正是徐氏先祖柳泉徐时栋。

扬武汉书画声誉

徐本一对湖北书坛的建设功不可没。1981年,他调入湖北省文联,随即参与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的组建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运筹,1983年,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他出任秘书长。省书协成立伊始,他便提出创办《书法报》的设想,并多方活动,终于在缺人手、少资金,有风险的情形下创报出刊了,他兼任书法报社副社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徐本一的书法艺术可谓崭露头角,其作品不断获大奖,并被多种作品集收录,国内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至今日,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被多家出版社专集出版,还远涉汉文化影响深刻的国家与地区并受到重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武汉三镇徐本一都曾居住过,为这个城市做些什么,成了他萦绕于心的念想。他在多幅自撰诗、联等书法作品的题款中签署“徐本一于汉上”字样。他创作历代骚人墨客以武汉为题的诗赋词章作品,并于2004年发起并组织了一个书画工作室,命名为汉尚堂,意在弘扬武汉文化,张扬武汉书画声誉。

书道艰难愈精进

徐本一钟爱临帖。在徐本一眼中,“临帖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在不断的对话中,你可发现古人的心智与情性,以及技术上不可言传的微妙。”

他特别敬重苏轼,尤其钟爱苏书,慨叹“苏东坡真乃千年风骚”,亦曾长喟“临帖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得空便临苏轼《寒食帖》,入其境时,长泪沾襟,情难自禁。

徐本一既执着于书艺的精进,同时也不断地思索书艺与书论的融通,哲理性同样使他的书论熠熠闪光,如:“真正根本的笔墨并非源自对传统的单纯追忆,而是源自生命深处的召唤。”的确,徐本一在阳刚和阴柔的风格中找到了一种中庸之道,所谓“至刚至柔取乎中”。

论书道成就,徐本一已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然而他并不乐道于已有的成就,他仍在书道中苦苦求索。采访中,徐本一的夫人心疼地说:“求道书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想写得好需练习多年,付出心力,到了如今,每进步一点点,则需付出更多!”徐本一目光柔和地看向夫人,但笑不语。

徐本一作品

对话徐本一

楚天金报(以下简称金):有喜爱您作品的收藏家说,欣赏您的字如欣赏绝色美女一样,有惊艳之感。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徐本一(以下简称徐):我的创作观比较走中间道路,所谓“中庸”吧,有时偏柔,有时偏刚,这样在阳和阴的处理上,变化可以更大些,两极都可以照顾到,回旋空间更大些,这跟人的性格也有关系。

同时,也要看我在创作时,对象是“为己”还是“为人”。“为己”强调当下情绪,“为人”则要考虑当下的需要,自己的风格。

金:您说“临帖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徐:古人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人不在了,但怎么通过作品去感受古人的艺术创作!一般的人从大的整体上去感受,停留在字的表象上,用笔有基础的人,在临摹时知道作品在书法史上受到哪些人的影响,古人是怎么去写的,用笔的轻重快慢、气息。通过临摹的形态,细节感受到用笔的速度,力度,节奏,时间的停顿,然后慢慢地渗透。

金:您说过:“一部书法史,就是笔法的成长史。”请就笔法的内核和外延谈谈。

徐:笔法是实现书法创作主体理想的中介,也可以说是手段。书法的笔法是由单一到多变,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走向丰富,有人仅把笔法看成单纯的“技”,我不大同意,“技”和“道”不可能简单割裂开,有统一的一面,技低道低,技高道高。技是人的操作体现,其中就包含人的灵性。

我认为笔法中最重要的是:一气团聚。字的流动感,节奏感,贯穿性都在笔法中体现出来。反过来就是笔法决定了你书写的对象,有什么样的笔法就有什么样的体例,甚至结构关系都是笔法决定的,不是结构决定笔法,而是笔法决定了结构。所以笔法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笔法丰富了,对任何书体都会得心应手。它的内核是力度、速度等,外延是人的操作,人的灵性在其中的显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徐本一 书法 笔法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