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重庆竞夺内地版自贸区 补齐金融短板是关键


来源:中国经营报

人参与 评论

上海自贸区获批的东风吹到了中西部的重庆和武汉等地,并形成了新一轮的申报热潮。 9月24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依托区位和内河航运等优势,武汉市政府正牵头谋划内河自贸区方案。根据初步设想,

长江沿线省份布局自贸区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设立在带动相关概念股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引发了长江沿线诸多省份的担忧。

“上海自贸区对其他申请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地区而言,短期内的影响是相对负面的。相关产业面临上海自贸区的竞争,或者会损失一些发展的机会。短期内这些地区的现代金融服务、物流、商业贸易、餐饮旅游等行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黄钟仪公开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在内,已经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例如,安徽省商务厅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我省影响分析》的报告,指出安徽省应尽早在自贸区设立对外开放窗口,对上海产业转移开展定点招商,推动与上海口岸对接,建立与自贸区互通的网络平台等。

而江苏方面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自贸区在税收优惠和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冲击,可能会促使昆山近些年极力打造的一些已成规模的高端制造业包括高端服务业流入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能使上海经济的极化效应增强,造成内地包括重庆、武汉产业资源的流失。同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为广阔腹地带来众多‘利好’,将在极大激发上海改革发展活力的同时,强化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力,加快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秦尊文分析认为。

与安徽主动和上海自贸区靠拢不同,位居长江中上游的武汉和重庆则借自贸区热的东风,明确提出打造“内陆版”自贸区。尽管重庆、武汉等地对设立自贸区热情高涨,两地离设立自贸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最关键的则是金融实力。秦尊文表示,与综合保税区相比,自贸区除了保税物流等功能外,最大的特色是货币可以在区内跨境自由兑换等金融功能。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支持,自贸区就无法正常运转,而这一点却是武汉和重庆的短板。

以金融总部数量为例,目前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只有13家,而深圳的金融总部达78个。

为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方案已于9月16日上报至国务院审批。

据参与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方案意见征集的一位教授介绍,此次上报的方案明确提出,以武汉城市圈为主体,以深化产业与金融融合为主线,提出了科技金融创新等七大任务,打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物流金融、后台金融与民生金融等“五个金融”,逐步健全多层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将基本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机构高端后援服务基地,武汉城市圈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7%以上。

“武汉金融可以突出三大特色:科技金融特色、金融后台服务特色、碳金融特色,以此弥补武汉的金融短板。”秦尊文表示。

重庆方面也早已开始布局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意见》显示,到2017年,基本建成以金融结算为特征的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力争全市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200家,并引进10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来渝设立营运中心、业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后服中心、灾备中心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自贸区 武汉 重庆 长江经济带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