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楚商背景资料之历史和文化渊源


来源:凤凰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鄂,最早是楚国的属地。在明清时期,对湖北有了鄂省这一称呼,辛亥革命之后湖北的简称正式定为鄂。鄂商,也就是湖北商人。从明清至今,晋商、徽商、粤商、闽商、浙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成为声名显赫的商帮。他们都

鄂,最早是楚国的属地。在明清时期,对湖北有了鄂省这一称呼,辛亥革命之后湖北的简称正式定为鄂。鄂商,也就是湖北商人。从明清至今,晋商、徽商、粤商、闽商、浙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成为声名显赫的商帮。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群体归属感、有着突出的商业地位。

在先秦时代,楚国的商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在近代史上,汉口是万商云集的商业重镇;如今,在湖北省内外,鄂商也正在崛起。一个地区若没有大规模的商人群体涌现,这个地区的经济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而鄂商这一群体的壮大,必将直接推动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

楚人重商:商为“四民之首”

湖北的先人是楚人。鄂商的历史,要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说起。先秦时期的楚国,有着繁华的都市,都市里面店铺林立,楚国的富裕程度、商业发达程度超过吴越,而且商人在楚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一般的历史记载中,“四民”为“士、农、工、商”。而在楚国,“四民”为“商、农、工、贾”。楚人以商为“四民”之首,反映了楚国对商业的重视,以及商贾在楚国有着特殊的地位。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楚国政府非常重视商人,大商人可以一次出境250艘大轮、2500匹马,楚国还扶持民间商人。楚国也有着全国知名的大商人。鄂君启就是这样的知名巨贾,他是楚国的封君,他组织庞大的水陆商队,在楚境内以及邻国长途贩运商品。被后人尊为“商祖”、“商圣”的范蠡,也是楚国人,只不过他后来在越国为官,在齐国为商。从“楚人重商”可见,鄂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从明清起,直至1949年,汉口逐渐发展成为一大商埠,成为包括湖北商人在内的各地商人活动的大舞台。明清时,得江汉航运之利,兼居华夏腹地,汉口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

明朝中叶起,汉口的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粮、盐在汉口转运,汉口作为内陆贸易型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一直持续到汉口开埠。1861年汉口开埠,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了十五国领事馆,在汉通商的有二十几个国家。汉口成为一个繁华的商埠。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行的《汉口竹枝词》中有一句:“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清末,张之洞督鄂十七年,在汉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汉冶萍公司、汉阳兵工厂及布、麻、丝、纱四局,为武汉打下了现代重轻工业的基础,并开通了京汉铁路。汉口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沪、津、穗并称近代中国四大商埠。明清直至整个民国时期,汉口成为各地商人活动的大舞台。

研究表明:汉口是徽商、晋商,以及后来的浙江宁波商帮重要的发展地。荆州商人米粮转运、咸宁商人的竹木转运……湖北商人在汉口经营着传统工商业。而外地商人则在汉口经营着众多新的商业行业。

明清以来,汉口乃至湖北在华中和全国的经济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使得鄂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经营管理之道、地域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徐荣廷、刘歆生就是那个时代鄂商的代表人物。徐荣廷(1857年-1949年),幼年随父打鱼,后到汉口药材行当学徒。1919年,徐荣廷投资210万两银元自办工厂。他还购机2万锭设石家庄大兴纱厂,就地取棉,以节约铁路运输费用。同时,他还与他人集资156万两银元,在武昌兴建裕华纱厂,购纱锭3万锭、布机500台,徐任董事长。1927年冬徐荣廷退休。抗日战争期间,裕华纱厂内迁,并发展成为西安大华、大兴二厂、广元大华、成都裕华和重庆裕华等厂,形成裕大华集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徐荣廷占有裕大华集团资金总额5000万银元的10%左右的股金。通过裕大华再投资,徐荣廷还在黄石利华煤矿公司、永利银行、华年进出口公司、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四川川康毛纺织厂、重庆庆华染料厂、上海庆华染料厂以及四川民生轮船公司等企业拥有股份。

“明清及至近代以来,鄂商群体的存在是无疑的,但作为一个商帮,鄂商的自我认知、群体意识、社会形象相较晋商、徽商,还比较弱。”

此外,湖北虽有黄冈、天门、黄陂、咸宁等地商人在汉口市场打拼,但没有形成地域性集团性优势。湖北商人也有向外拓展的精神,行商于四方,“无陂不成镇”,但没有形成类似“徽商”“晋商”之类的强势流派。但,还是有一些湖北商人走出湖北,拓展自己的事业。徐荣廷在山东、四川、重庆、上海等地均有实业投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历史和文化渊源 资料 商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