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绿色心脏”郑州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提速


来源:人民网

人参与 评论

郑州,这座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商汤古都,历经沧桑,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加快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挑大梁,走前头”,郑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悄然巨变。

郑州,这座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商汤古都,历经沧桑,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加快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挑大梁,走前头”,郑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悄然巨变。

过去提起郑州,人们习惯地称她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然而,城市拉来了,人却被拉走了,市容灰暗,道路狭窄,嘈杂拥挤,很难留住人;她也被称为纺车“纺大”的城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纺织业却低靡不振;她还被誉为“绿城”,却顶着日头穿城市,风沙时常光顾,空气质量不高,名不副实,绿城不绿。

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座母亲河边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努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郑州,正用自己的成长与壮大、 发展与进步,展示着中原崛起的龙头、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心城市的风范……

绿城变装:建设中原经济区“绿色心脏”

郑州风沙大,气候干燥。尽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进行全民植树绿化,在1990年就戴上了“绿城”的桂冠,但仍改变不了外地人对郑州的印象。

如今,郑州美了,变得让人向往、令人兴奋。“我是郑州人!”每一位郑州市民的回答是如此的铿锵自豪,这是献给郑州最好的礼物。

郑州标致了。昔日老城区低矮破旧、垃圾遍地的城中村,被高楼大厦、花草绿地和法桐垂阴所替代。林立的现代建筑,赏心悦目的广场公园,四通八达的交通,一扫昔日“脏乱差”;漫步郑东新区,道路宽阔,生态长廊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如意湖似璀璨明珠点缀其中,灵动而富有生气,远处的在建项目如火如荼。

郑州水灵了。金水河、熊儿河曾被戏称为臭水河,随着郑州生态水系建设的全面启动,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今年,水体总面积达15公顷的西流湖城市生态公园开工建设,建成后的西流湖将成为全市最大的生态景观走廊。未来几年,郑州将使市区水面面积达到39.4平方公里,真正成为中原“水域靓城”。

郑州清新了。2002年郑州开始建设无燃煤区,在划定的区域内所有燃煤锅炉全部取缔,生产、生活采暖所需的热源能源一律参加集中供热或采用清洁能源,截至去年底,区域面积达42平方公里。近日,河南省公布了2011年度全省18个省辖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郑州名列第一。

看得见的变了,“看不见”的也在变。郑州,乘着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稳步向前。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郑州在河南的首位度不断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位次不断前移。GDP总量2006年首次跨越2000亿元,2011 年突破4912.7亿元,约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增长13.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和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生产总值仍实现了26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郑州战略性支撑产业持续壮大,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11年生产整车37.2万辆,同比增长47.9%,年产量首次突破30万辆,增速达到全国平均增速的25倍;物流商贸业崭露头角,郑州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去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完成5150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3.5亿元,增长62%。

郑州机制逐步形成。如何顺应发展保证基层问题得到及时回应、解决?目前,随着ZZIC、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中原网“心通桥”等三大网络民意诉求新渠道的畅通,受理、跟踪、督办三位一体的“网络行政”新格局形成。同时,具有郑州特色的“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也初具规模。从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格化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接招”,变为主动出手,郑州在探索与实践中领导方式逐步提升。

群众生活逐步提高。2011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12万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05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550元。目前,全市已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民覆盖、“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市区“双困家庭”廉租住房覆盖率达100%、建成15 分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圈。去年,郑州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32%,已被评为“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务实重做,砥砺前行。如今的郑州,以占全省4.5%的土地和8%左右的人口,创造着全省近1/5的GDP、近1/3的财政收入,实际承载的人口已达千万之巨。郑州鼓动着奋进和开放的双翼,筑牢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放眼全局,加快都市区建设

如何乘着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东风顺势发展?8月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省会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汇报会上强调,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完善,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将“郑州都市区”正式纳入了全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当中。今年年初《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通过实施,确定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全国最佳人居城市、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蓝图会就,如何实现?郑州选择了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区”发展模式,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今,“两核六城十组团”的发展格局已经敲定,全市范围内的7746平方公里进行了统筹规划,以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周边卫星城六个新城和市区十个组团为支撑的都市区建设全面展开。

都市区建设,东区是样本。此时,CBD区域成为河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最密集、金融业态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周边配套逐步完善,郑州东站区域、国际物流园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绿博—白沙组团、经开区等区域有序建设。中心城区则向着“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的清晰定位,未来将把荥阳、上街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大力推进新西区的发展。

“六城十组团”的规划和产业定位都已完成,正在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村并城推进、组团起步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入驻工作。金水区柳林镇摘掉了镇政府牌子,换上了国基路街道办事处新招牌,而庙李镇在今年撤镇建办,金水将实现全境无乡镇,全域城镇化;管城区10.5平方公里的新商城组团起步区累计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完善基础设施,引入项目50个以上;中牟新城,新城区规划为绿博组团及绿博园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在内的36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正兴;新郑新城总投资650亿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的华南城项目8月底前全面开工,五年内实现8万商户、30万人入住,可带动服务业年均增速20%以上。

2011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经过一年的努力,郑州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功能得到提升。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融城发展进展顺利,城市组团基础设施和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去年,“六城十组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连接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出入市口征地拆迁110万平方米,绿化251万平方米。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我们,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鼓舞着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勤政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郑州将努力开创都市区建设新局面。”郑州市市长马懿说。

到2020年郑州都市区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GDP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

枢纽提速:立体大交通,扩大辐射圈

“挑大梁,走前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郑州兴有利于全局兴,郑州稳有利于全局稳。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中原崛起,交通当先行。郑州强力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使其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8月6日,国家发改委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座谈会举行,再次为郑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家已批准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郑州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

今年以来,在航空枢纽建设方面,新开通8条航线,通航国内外城市已达到57个;完成旅客吞吐量667.1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2%,增速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2位;货邮吞吐量7.21万吨,同比增长45.33%,增速居全国机场第1位;机场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成后旅客吞吐能力将达2900 万人次。

未来,郑州将以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为依托,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区、郑汴新区为主体区,在航空运输、扩大开放、通关模式、口岸建设、产业发展、财税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3—5年基本确立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地位,初步建成中西部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10年左右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经济示范区,形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基本建成郑州现代航空大都市。

伴随城区的延伸扩展,郑州三环时代已成为过去时,四环时代悄然来临。目前,“两环十七放射”道路建设热火朝天,三环快速路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年底建成通车。生态廊道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生态廊道下达任务绿化面积共3401.75万平方米,去年以来,新增绿化面积2461.8万平方米,以人民公园总面积30.14万平方米为参数,大约相当于82个人民公园。

夜幕降临,刚刚通车的京沙快速路金水立交华灯初上,整个桥体熠熠生辉。这是郑州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通畅的大通道,从南三环到北三环,一路畅通无阻。这仅是加快“畅通郑州”建设的一个缩影,到2015年末,“六城十组团”均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主城区将实现15分钟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的30分钟市区交通圈。

公交先行作为解决交通拥堵、便民利民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全市公交车总数已达5371台,其中空调车已达2686台,251条公交线路几乎覆盖市区所有主次道路,全市日客运量突破270万人次。郑州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0个“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将来全市超过一半的市民将靠公交出行。

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高铁时代呼啸而至,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浪,在全力构建融铁路、公路、航空、城际交通等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的征程中,正在以大交通扩大辐射圈!

核心增长:“三年倍增、五年超越”的工业计划

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郑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初步形成了汽车、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4台客车,就有1台出自郑州宇通;每两份速冻食品,就有一份产自郑州;每两条女裤,就有一条是郑州制造。

郑州汽车工业已形成中牟汽车产业园、经开区、管城区宇通工业园、荥阳市汽车产业聚集区、国际物流园区5个整车生产聚集区及上街、登封等地区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共9家整车和改装车生产企业及110余家零部件企业。未来,计划利用3—5年时间,产量突破百万辆,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重要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

按照计划,到2016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800亿元、5000亿元和385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3.7%,比2011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龙头项目发挥带动作用。6月2日,总投资72亿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在该项目的带动引领下,一批投资数十亿、几亿元的电子信息项目陆续落户。郑州双汇、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格力电器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均已投产。特别是富士康入驻后,智能手机产能飞速提升,年产手机达到1亿部,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5.5亿元,同比增19.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中部六省省会第一,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面对成绩,郑州并不满足。“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郑州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重大责任,始终保持着清醒忧患。”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

未来,郑州将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确定了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的目标。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努力打造两个5000亿级的产业基地。

到2014年,规模工业总量、工业项目投入总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和百亿元企业数量等实现“三年倍增”。通过“五年超越”,到2016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3万亿元。电解铝、煤电、建材、化工、钢铁、造纸等6个高耗能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降低到21.3%。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进入10强,迈进全国省会城市3强、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郑州 建设 经济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