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宫廷医术解密:历代先贤智慧和医疗实践的结晶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医术,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中华传统医术则是历代先贤智慧和医疗实践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记述中医文化最早的医书是受道家太极图、八卦图的启迪,继而发展到河图洛书的术数学。而这些都与

医术,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中华传统医术则是历代先贤智慧和医疗实践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记述中医文化最早的医书是受道家太极图、八卦图的启迪,继而发展到河图洛书的术数学。而这些都与中医的发展有着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例如: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对话的语言解说,皆是太极、八卦的发展和延伸。二人的关系,虽属君臣,亦是师徒,问之明确,解之精辟。书读三遍,五遍,乃至十遍,自觉领悟其精义,深思参究之秘,但每与先辈议论,也只不过有一二相符而已。

黄帝内经灵枢九篇,素问九卷,共一十八卷,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读史可知,五帝以前是没有书的,内经中共有81篇专论。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生于公元前2700年;岐伯是其臣子,也是指导皇帝学习医学的老师。《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是历代医者奉以为法的医学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借助于《内经》,并对其进行延伸和发展,写出同样也是包含81篇内容的《难经》一书,将中医理论阐述的更明了、更具体。

古人信三,三三见九,九九八十一,此乃三生万物之象。《难经》的贡献,是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医疗内容,主要在诊断、治疗、病理、解剖,尤其是切诊方面有其独创,从而使中医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更加完善。

到了东汉末期,河南南阳出现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人——张仲景,又在《内经》基础上,提出了“六经辨证”学说,并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使得中医学术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他为后世医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在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三阳三阴涵盖了大部人体经络,用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的六经辩证,归纳症状的方法论,更具有指导意义。他将每一条经脉代表疾病演变过程的一个阶段,并以此概括疾病各阶段的不同症状及其特点,并指出依此应采用的不同治疗手段。

张仲景,名张机,人称南阳居士,仲景乃医名。《伤寒论》主要论述一切外感、热病的症状、过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历史发展到唐代,著书人逐渐多了起来,但就医学著述来看,其作者要以孙思邈为最,他的《千金要方》和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乃唐代医书之代表作。这两本指导性的著作,至今仍被诸家医者所重视。与《千金要方》几乎同时问世的还有《千金翼方》一书,皆为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总计十三卷,分为232门,5300方。其收集药方十分广泛,有养性、食治、诸风、脚气、乳婴、妇人等等,有总论和介绍,并涵盖采药、制药、服药、储药等诸多实用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又结合自己行医的过程,依据病症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和用药方剂、服用方法、患者服药后表现乃至康复后的状况等记述下来,为后世医者留下了宝贵的疗治经验。《千金翼方》共三十卷,是在《千金要方》基础上增补了来自民间的疗病验方,为弘扬整体的中华中医文化,吸纳百家之长做出了榜样。孙思邈认为,一病有一法、多法,皆可收效,但哪个方法疗效最好、最快,并且最省钱、最方便,要多方面考量,经全面权衡以后才能确定最后用哪种治疗方法、使用何种药物。

《外台秘要》,王焘编著,成书于公元752年。全书共四十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从方剂数量可看出,其收集的药方较之《千金要方》更为丰富。当今看来,《外台秘要》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医临床医病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自唐代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医学著作越来越多,但大多不太成熟,因而造成了随后的宋朝虽医书数量不少,但却精者寡的现实。

直到金朝,才又出了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医家李杲(字明之,号东垣,1080—1251),此人乃金元四大家之一。由于他在医学上主张用温燥药补脾胃,故有后世人称其为“温补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

金代还有一位大医家刘完素,字守真。由于此人乃河北河间府人士,人们亦称其为刘河间,此乃地方尊称。他的医术手段很像现代西医的疗病手法。他认为,火是万恶之源,医者医病必须先从降火开始,他的学说虽然是根据《内经》发展而来的,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所制定的几个方剂,都是在非常妥善的基础上包含着独创性。例如:四物汤、六仙汤等。

刘完素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对热病以及诸多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降心火、益肾水,所创成方牛黄清心丸至今依然畅销于世而经久不衰。

刘完素善于用清凉解毒方法进行治病,曾尝试用牛黄清心丸治疗胆囊炎、胰腺炎,获得极好疗效。正是因为其善用清凉之药疗疾,所以后代医家公认其为“寒凉派”创始人。刘完素著述有《运气要旨》、《素问宣明论方》和《素问玄机病式》等。

再往后,至元代,出了一位至今依然为诸多医者极力推崇的大医家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这个人的医术在当时是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肩的。他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认为很多疾病都应该从补阴开始,应常喝“百合莲子汤”。人体的阴应该常补,“阴胜生阳,阳胜生阴”。但阳常常有余,阴则常常有不足之虚,故补阴则能平衡阴阳。在治疗杂症时,要从气血痰郁四个方面分别处理解决,才是正道。

后世医家称丹溪的气血痰郁为“四字心法”。

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是张子和,这位张先生的主张是“攻下法”。其攻下法所用之药是极其猛烈的,除了吐,就是泻利,然而他却用的十分得当、恰到好处。张子和的攻下法很有分寸,得心应手。最主要的原因是,诊脉准,用药精。张子和的脉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依然有很多医者以此为标而规范自身察病脉法之纲目。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1156——1228。他治病的特点是用发汗法、催吐法、泻下法,因而后世医家称其为“攻下派”的创始人。著作有《儒门掌视》等。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皆生于金元时代,又都有各自独到的医学成就,名气很大,因之被后人合称为金元四大家。

明代以后,医家辈出,各有所长,但也不乏混世之辈。读其明代医书亦应注意分寸,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会遭鱼目而混珠,谬之千里而贻害无穷。

明代医著很多,著名的有: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共120卷,包括杂症证治准绳、伤寒症证治准绳、女科病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疡证证治准绳、杂症病证治准绳,并因之被称为六科准绳。后代医家评证治准绳内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

明代药王、医圣李时珍著有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并获御批刊印出版,但在当时只是在皇宫中流行,备王室贵妃享用。后随时间推移,才从皇宫中流落出来,从而让百姓受益。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1518—1593,乃湖北单县人。是明代最伟大的医学家,著作有《本草纲目》、《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传世之作。就《本草纲目》一书的编撰而言,李时珍费尽心血,在对经历各朝代而失缺、误传、遗漏而造成错误、差错、谬误百出的神农百草经之不足之处进行了重校和添补,先后历时三十年,参考了八百多部医学著作,数易其稿,并增补了274种。全书分为十六部52卷,入经、取方、配方、性味、功能、主治,精辟细致而全面。

在明代,《本草纲目》是来自于民间而进入皇宫的,另一部巨著失落在民间而至今依然残缺不全的《永乐大典》则是从皇宫流落民间而失却的。这部书原有字数约三亿七千万字,但现今却丢失殆尽了。

在明代,还有几位很有造诣的名医:赵献可,号养葵,浙江宁波人,所著《医贯》,精湛的议论,很受医家推崇,《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证》、《脉论》等书对后世都有影响。石顽,姓张名璐,字路玉,号石顽,著有《张氏医通》;张景岳,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山阴人,著有《新方八阵》;薛立斋,江苏吴县人,著有《薛氏医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创意,其影响也是相比较较大的要数张景岳了,他在《新方八阵》中创制了许多极具临床价值的新处方,对后世影响不能不说深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谦]

标签:医术 先贤智慧和医疗 医疗实践的结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