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阳:公德建设从公民教育开始


来源:北京晨报网

人参与 评论

一说到公德、公德心,否定和批评的总是很多,但是究竟为什么缺少公德,又该如何培养一个有公德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人们的公德心? 杨阳说:“只有从臣民社会过渡到公民社会,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和维护大家共享的

一说到公德、公德心,否定和批评的总是很多,但是究竟为什么缺少公德,又该如何培养一个有公德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人们的公德心?

杨阳说:“只有从臣民社会过渡到公民社会,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和维护大家共享的自由意识,突破原本的小圈子意识,才能建立起现代社会中的公德意识。”

杨阳认为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强调道德的社会,但传统社会的道德和现代社会的道德不同。现代社会的伦理,首先是职业道德,然后是超越个人职业角色的公民责任,这两者都是公德。今天讲公德往往过于强调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少强调职业伦理。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业,其实首先应该把职业伦理建设好。

公德的历史缺失

北京晨报:很多人批评中国人公德缺失,您怎么看?

杨阳:这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中国社会自周以来,长期延续的专制社会之下,王权主义和臣民主义并存,从皇帝代表的国家来讲,自然是希望全社会都为国家奉献,把个人对共同体的责任无限放大,尽可能地压缩个人的权利,所以历史上一直都是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明显。另一方面,又和民间的家族、宗族关系所联系,宗族以血缘为核心,强调对小圈子的责任。这两种情况并存而又有矛盾。儒家打通了二者,把国家和宗族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一直也都存在紧张的关系。

北京晨报:既然强调责任,为什么又说有问题呢?

杨阳:有权利才有责任,这是一个基本的共识。传统社会中,集体主义和以血缘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并存,这使得历史上公民人格一直难以建立,国家在尽可能地限制个人权利,造成的结果就是鲁迅所说奴才、臣民文化,同时,家族主义也在放大对小圈子的责任。这导致人们缺少权利意识,也缺少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其次,限于小圈子文化,对圈内负责,对社会则缺乏超越家庭之外的责任感。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即强调高调的利他主义,但现实中人们却对社会公共利益漠不关心。近代历史上,中国的民族主义很难被激活就是因此,孙中山、戴季陶、严复等都说过中国人是一盘散沙,都是这个原因。

公德和自由权利相关

北京晨报:在现代情况如何?

杨阳:现代化,就要求从臣民社会过渡到公民社会,从臣民人格过渡到公民人格。但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造成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障碍。其一,本质上对国家不信任。其二,长期注重血缘、宗族的小圈子,乃至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小圈子,同族、同乡、同学等,只管小圈子内部的责任,注重血缘、乡缘、 学缘等,对公共生活参与极少。

北京晨报: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杨阳:现代社会要改变臣民人格,转化为公民人格,从熟人社会转化为陌生人社会。首先要树立人们的权利意识,传统社会当然也讲道德,现代社会的公德和传统社会并不完全一样,现代公德和自由、权利相关, 和私德是分开的,而过去公德和私德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小圈子概念,突破血缘、乡缘、学缘等关系,建立维护和保护大家的共同利益的意识。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小圈子社会、熟人社会,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熟人面前是很自律的,但是一旦没有熟人,在陌生人面前就很容易放纵自己,这其实就是小圈子社会的特点。只有突破这种局限,形成一种陌生人社会中的共同原则,才是符合现代公德的情况。

职业伦理不可忽视

北京晨报:一谈公德,好像就和道德高尚等联系在一起。

杨阳:现代社会的伦理,用韦伯的理论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念伦理,这涉及终极信仰问题。另外一个是责任伦理,责任伦理首先是职业道德,也可以叫做角色伦理,角色伦理就是作为一个职业从事者的基本责任,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突破角色,才是作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所以,职业伦理、公民责任这两者都是公德。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对公德的认识还有不足?

杨阳:现在说公德,很多时候过于强调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少强调职业伦理。其实这是不对的。公德和公民利益直接相关,首先就是公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责任,只有尽到这个责任,才有超越角色后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建设公德,首先要看职业伦理建设的好不好。比如一个产品制造商,他制造一堆假冒伪劣产品,还谈什么公德?再比如一个公务员,如果他想的是如何千方百计地用公权力谋私利,还谈什么公德呢?所以,只有先做好职业伦理的建设,才能谈到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公德涉及底线道德

北京晨报:具体来说,从哪里开始进行公德建设呢?

杨阳:公德的建设和教育关系紧密,首先应该很好地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尽可能地取消那些假大空的高调,那种非得让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教育。我们的教育,那些理科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之外,文化、思想、价值的教育中,充斥着高调的、假大空的、甚至是反人性的说教,缺乏实实在在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权力和责任的教育,这个责任,首先是做好自己的角色,比如一个小学生,教他怎么样做好一个小学生就够了,就已经是对社会尽到责任了。

北京晨报:教育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杨阳:培养一个讲公德的社会环境也很重要。当前的社会中,不讲公德现象确实很多。其实公德涉及基本的底线道德,是人类文明千百年积累起来的,是不可突破的,因为一旦突破,文明就很可能不复存在。

北京晨报:怎么样培养这样的环境呢?

杨阳:这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一个人在社会中,哪些事做了对人对己有帮助,哪些事做了有害,不能做,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共识,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并且形成一种潜意识,比如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等,不必想,自然就会这么做。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生下来、长大,自然就有公德。反之,如果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就是怎么样占便宜,长大了怎么可能就公德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彬]

标签:公德 公民 教育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