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园博会:促进武汉生态隔离带建设的建议
2013年12月26日 16:46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
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2015年将在武汉的召开,这对于建设武汉形象,提高武汉影响力、知名度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办好园博会,建设武汉生态隔离带,对生态宜居武汉建设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
内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是建设生态武汉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对控制主城规模、防止主城无序蔓延有着重要意义。武汉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分别颁布了市长令和人大决定,但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2015年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在武汉的召开,是展示武汉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次重大机遇。当前园博会筹办和生态隔离带建设中还存在着征地拆迁难、融资平衡难、规划控制难、调度协调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以举办园博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抓住机遇,推进我市生态隔离带建设,带动武汉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园博会各项工作
一是启用武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将园博会会址张公堤公园核心区域作为我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项目试点。
二是创新园博会建设机制及运营模式。将园博会作为武汉固定资产投资的新模式,采取市场化运营手段解决资金来源,做好对区域土地价值的运营安排,尽快落实用于资金平衡的土地资源,以解决园博会建设融资需求;将目标任务分解给相关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并纳入2014年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园博会项目协调机制,多种方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沟通并及时上报市政府统一协调;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园区周边各条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建设,在交通、通信、住宿、餐饮等方面搞好优化布局,内连外接,整体推进。
三是市场化运作促进园博园可持续发展。走市场化运作路子,通过准确定位、专业策划、改造提升,全力做强“园博”品牌,充分释放“园博”效应,实现“园博”运营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生态隔离带建设步伐,促进武汉生态建设体系化、制度化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将《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由政府令、人大决定上升为地方条例。积极推进规划法制化,出台执行《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和《武汉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法规。
二是完善实施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入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通过立法,保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合适比重,并逐年增长。出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投资环保产业和生态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禁建区划较多、范围较广的行政区域,市财政可按照禁建区内产生的公共生态效应给予适当财税补贴;将公园、绿地等生态建设折算成GDP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完成GDP的任务。淡化GDP指标,把保护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等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
三、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强力推动城市通风廊道形成
城市风廊道是生态隔离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洁城市空气的关键通道。生态隔离带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通风廊道的因素,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武汉成为宜居城市。
一是加强武汉市城市风道的规划研究。对武汉市的强度分区、绿化生态系统以及建筑布局等提出相关建议和指引,将风道控制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规划管理中,促进武汉市“两型社会”和宜居城市建设。
二是严格按《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绿楔范围内控制开发建设。加大对山体林地、河谷水道、湿地、绿地等自然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主要风道途径的湖泊周边,通过建设限高、禁建等手段,严控房地产开发。在旧城改造、规划建设新区时,留出“风走廊”。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额度,对风道规划禁建区、限建区内违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拆除并依法给予最高限处罚,同时问责相关责任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