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归隐与入世:儒家精神植根中华文化


来源:凤凰网—湖北频道

人参与 评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很多中国的读书人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一种人生理想。归隐,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即使是他们的政治仕途辉煌耀眼时,他们也还是有这样的情结的。 儒家的思想教育我们读书的目的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很多中国的读书人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一种人生理想。归隐,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即使是他们的政治仕途辉煌耀眼时,他们也还是有这样的情结的。

儒家的思想教育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入世,理想人格是“修齐治平”。可是事实上,时事艰难,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修齐治平”的地步,有多少人能够建功立业呢?常说的一句话是“古往今来想做英雄的人不计其数,而成了英雄的人凤毛麟角”。人是不能认死理的,当追求“修齐治平”的路线不顺利时,归隐便成了不错的退路的选择,这样的处世之道用一句文辞来说就是进退有据。也正是这样的进退有据的人生处境的多重选择,使得中国的读书人大多数心理承受力很强,很少有极端的行为产生,既能忍耐又能激进。

儒家的基本思想实际上是入世的,并且是很功利的入世思想,他讲究功成名就,讲究封妻荫子。儒家之学是学而优则仕的学,是实用政治学和虚伪的道德学。因此,古往今来的酸儒们,一方面看着功名利禄咽唾沫,另一方面又正人君子似的讲道德纲常。在入世与归隐这一点上,儒家的子孙们一直处在一种青楼女子成了小妾心理的状态,一方面十分眼热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另一方面又内心十分不愿意忍受儒教的道德纲常的实在的约束。因为毕竟人是有很多弱点的,而有一些弱点是人性使然,有一些弱点是社会的现实存在使然,但不论如何这些所谓不“仁”非“礼”等等都是需要有常人之情常人之欲的人较难克服的。实际上孔子最初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就是十分不现实的,因为“克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只有那些真正的实践者才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事实上千百年来,在中国儒们口头上是讲温良恭俭让三纲五常等等儒家的道德伦理的,而是在的心理对于道家的黄老无为,出世成仙却实实在在的心向往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气吞山河的儒家门下的后人,一遇到关键时刻就溜肩膀,大谈起出世来了。

作为儒家的基本价值观,无论是的对人的基本作为的要求,还是做一个贤德之才,其在道德与与人相处方面的规格是十分艰涩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修为能够做到的,要做到这样的地步,至少是在精神上有宗教般的信仰才行,但实际上儒家的思想体系从来就没有成为过真正的宗教,即使有一点也不过是一些读书人在迷信老百姓罢了。由于用过多的形而下的规则约束,又没有深刻的形而上的辖制,所谓的儒们当然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了,这是儒学体系的先天不足造成的,不能怨后人。那么到了汉代以后,更有些明了之士干脆就明确地把出世的颐养当作了目标了,这也为后人的不努力提供了不小的借口,毕竟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文化中古人还是蛮有地位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得意时,那些读书人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失意时,还是那些读书人就要“采菊东篱下”了。这样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也为一些钻营的政客提供了很好的要条件应对天下的方式,是为以退为进,退反而成了一个谈判的条件了。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儒生的荒谬和无耻了,因为毕竟儒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实用政治思想体系,并且引领中国的帝王朝代两千多年。

当然,归隐是一种精神境界,境界则有高下之分:豪杰草民躲灾避祸,或藏身于山野、或隐蔽于深宅,此为“功利之归隐”;士大夫说“冥心试观化,世故如丝棼”,厌倦了世事的纷扰,本着“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么?”的心态归隐,视为“形势之归隐”;如陶渊明、严光不谙世事、不堪世扰,天性疏狂散淡、飞扬洒脱, 归隐则为命运注定的归宿。性格使然,我们说这是“性情之归隐”。但如徐霞客、梭罗这般,不论身在何处,都得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真性情得大自在者,为“心之归隐”。

 

其实,隐居者也分为多种,有完全归隐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一生甘愿隐居生活,如元代的吴镇,如果官方如何请愿也不愿意出来做官;也有仕而后隐者,他们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陶渊明;也有真隐而仕者,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最为大家熟知的是被“三顾茅庐”的诸葛亮。

 

换个念头来思考,隐居应该是人类的奢侈品。月白风清,闲取一瓢浊酒,再有梨花或者桃花或杏花,值着暮春时节,花树下残花漂荡,清风阵阵,明月朗朗,喝的酩酊大年夜醉,不觉寒暑,不知岁数。或醉卧,或斜躺,醉眼微睁花树下,衣襟半被落花埋。云云奢侈的神仙式生计只有隐居者才华享有,忙碌在凡间的人是弗成能有那样一种恬静沉着沉静的心态。

 

所以,隐居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把天下看淡,把人生看淡的心态。而归隐这种生活,归根到底是对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的一种回归。或恐惧、或淡漠、或淡泊、或执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彬]

标签:儒家 文化 归隐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