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代文化——入仕与归隐的虚实博弈
在古代,中国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精英,他们的言与行、思与作,常常是不一致的,想这样,口里偏那样,心里苦,却面作畅快样,心里乐,却又故作含蓄样。有学者誉之为修饰美,其实,直称之为虚伪美,可能更恰当。譬
在古代,中国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精英,他们的言与行、思与作,常常是不一致的,想这样,口里偏那样,心里苦,却面作畅快样,心里乐,却又故作含蓄样。有学者誉之为修饰美,其实,直称之为虚伪美,可能更恰当。
譬如,这仕与隐,本可以“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顺其自然的。可是,大家非要一较高低,对隐士文化推崇倍至,五体投地,而对入仕做官呢,则含含糊糊,或颇有微词。象陶渊明在归隐时,就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脸翻身得解放的神态,简直是把入仕看着囚困“樊笼”的。
这隐士文化刚兴起时,是很有些反抗或不合作的精神,如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老子李耳的青牛出关,就给人以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的感觉。但是,中国读书人的骨子里,还是更向往入仕的。因为他们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济世”之才——治大国,若烹小鲜耳,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这样,“学而优则仕”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正道。
可是,一直以来,在中国读书人的文化想象中,隐的地位是要远高于仕的。隐是出世的,是道德上的圆/满,而仕是入世的,虽也有济世之功,但毕竟不那么飘逸,难免不搀杂点世俗的欲念。因此,大家心里虽想着入仕济世,口上却要大唱归隐的高调,演绎了一出出口是心非的“虚伪美”的好戏。
象赫赫有名的大隐陶渊明先生,几出几隐,数番折腾,一会儿称贫出仕,一会儿因酒归隐。在自述诗文里,对入仕与归隐, 喋喋不休地进行自我辩白,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其实,老先生也是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心中常存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念头。但无奈这官做得太无聊了,酒不能畅饮,“腰”却须常“折”,确与自傲懒散的天性有碍。最后,在鱼与熊掌的艰难取舍中,终于“真”了一把,彻底归隐,忘情山水了。
若说陶渊明的归隐,尚有几分真性情的话,那更多的隐士就是在玩以“隐”求“仕”,待价而沽的把戏了。对他们来讲,“隐”成了手段,成了招牌,成了维纳斯下身的那缕轻纱;而“仕”是目的,是货色,是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象祖师爷级的大隐太公望,就曾集八十年隐居之智慧,为求“显”,大大地耍了一把酷。他老人家在风闻文王将路过渭水时,处心积虑,大搞行为艺术,无饵直钩,离水三尺,钓乌有之鱼,以怪诞和无厘头的造型,吸引了文王的注意,果然是“钓人不钓鱼”,遂心所愿,由“隐”而“显”,登坛拜相。
而另一位隐士诸葛孔明先生,则是欲擒故纵,先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姿态示人,再以徐元直为鼓风机,进行吹风造势活动。待苦等到刘皇叔登门求教时,却又大摆隐士高人的架子,让刘皇叔三顾茅庐,心痒难止。最后这才抖出包袱,以三分天下的高论,将刘皇叔彻底套牢,该隐士也由“隐”而“仕”,出山成为一代名相。
虽然采用了一些曲折隐晦的法术套路,但是,太公望与孔明先生毕竟是确有“济世”之才的,这有他们的治国功绩可以做证。而历史上的隐士,却有不少是为仕而隐的不学无术之徒,人前摆空架子,作伪清高状;人后对着衙门,频抛媚眼——如“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明陈眉公;以住土窟,穿草衣,来扮酷作秀的晋孙登辈。其实,早有人看穿此类把戏,讥之为“功名捷径在烟霞。而放翁更是诗云: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对所有的知名隐士都提出了置疑。
表面看,仕与隐是中国古代文人、哲人的两大出路,隐则“独善其身”,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仕则“兼济天下”,展示济世之才。其实,隐是虚的,是谋仕的术,是不得仕的无奈;而仕是实的,是立功的路,是济世展才的人生追求。因此,在入仕与归隐上的种种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就隐隐折射出古代文人、哲人的思想、道德追求与矛盾心理。有学者说,一部“隐士文化史”,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史的缩影。
而在与时俱进的当代文人群体中,仕与隐的矛盾已不复存在,仕并非是唯一追求,他们有了更现实的目标;而隐则太迂腐曲折,太耽误时间了,没人耐烦去搞那套虚头吧脑的玩意儿。现在是一出山,就要直奔主题,就要扮酷耍帅,动静越大越好。太公望钓鱼之类的行为艺术已经老套了,目前最流行的是“脱”,上身脱,下身也要脱,不仅要展示,还要裸奔,哪里人多,就朝哪里冲——只要前方有一堆亮澄澄的银子就行。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