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文明现象频出 暴露社会缺乏对法律敬畏
原标题:调查显示受访者遇到或听说过不文明出行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文明出行行为暴露社会缺乏对法律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您遇到不文明出行行为的频率如何?” 有92.6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遇到或听说过因不文明
原标题:调查显示受访者遇到或听说过不文明出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不文明出行行为暴露社会缺乏对法律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您遇到不文明出行行为的频率如何?”
有92.6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遇到或听说过因不文明出行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在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前夕,《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与搜狐网联合进行了一次“安全文明出行”在线调查,以上数据好比一把利剑,戳在了“汽车社会”的命门。
“92.61%”背后的根本原因何在?我们该如何树立起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意识?
92.61%受访者认为不文明出行易引发交通事故
记者此前在湖北省武汉市采访时,曾亲眼目睹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2009年冬天,早上6点多钟,记者搭乘一辆出租车赶往采访地。冬季的清晨,街上机动车、行人寥寥无几。
“这小姑娘这么过马路,太危险了。”司机师傅一边按着喇叭,一边自言自语。前方两百米处,一名女性小跑着横穿马路,已到马路中间,看样子是想翻越马路中间的护栏。
“前面有个路口,何必省这几步路呢?”记者答话间,另一辆出租车从记者所乘车辆旁边飞驰而过,“砰”的一声,过马路的女性被撞飞……
“横穿马路太危险了,这辆出租车也开得太快了,肯定是去火车站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心有余悸地说。
交通事故,从来都与不文明出行、交通安全意识欠缺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此次调查中,有92.6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遇到或听说过因不文明出行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不管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员,都难逃责任。正如上述实例,行人横穿马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不文明出行行为还很多,58.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遇到行人随意穿行马路的情形;35.85%的受访者经常遇到行人闯红灯的情形。
记者在北京街头采访了解到,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文明出行的主要原因在于:“等红灯太麻烦”、“为了省时间”,更有行人认为“机动车不敢撞,他们会注意的”。
行人的这些心理在机动车驾驶员身上也存在。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现在电子眼多,大多数司机不敢闯红灯,但是像不打转向灯随意变道这样的不文明行为还是很多。
在线调查印证了这一点,42.82%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机动车随意变道,40.4%的受访者经常遇到机动车过斑马线时不减速。
71.84%受访者认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交通参与者出现不同的不文明出行行为?
此次在线调查中,有11.38%的受访者认为,交通设施不合理是导致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文明出行的一个原因。
记者在北京街头的随机调查中,也遇到了类似说法。有行人对记者举例说,在有的十字路口,通行信号灯的时间太短。以年轻人的正常步速,还没有完全通过路口,绿色信号灯就开始闪了,显示很快就要变为红色了。“年轻人按正常步速都无法完全通过,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很可能走在路中间,信号灯就变红了。在这种情况下,行人不得不闯红灯”。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这的确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交通规划不合理,也会诱使群众交通违法”。
乔新生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以前,如果在做饭时突然发现没有酱油了,出门买瓶酱油回来,菜在锅里还没有糊。但是,现在很多小区类似于孤岛,被道路环绕,这也增加了居民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文明出行的几率”。
不过,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管系教授丁立民看来,不能因为客观因素和人无止境的需求而忽视安全意识。
在此次调查中,也有71.84%的受访者认为,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文明出行的原因在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什么是安全意识?从交通来说,就是高度注意的义务。”丁立民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高度注意,形象地说,就是大货车司机要注意到自己车辆的特殊性,在遇到小型车辆时减速慢行;机动车在看到行人时,主动慢行。但是,现在很多交通参与者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尽这种高度注意的义务,而是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行人认为机动车会减速,机动车认为行人会主动避让。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与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不强。”丁立民说,对交通参与者来说,相对于单位、家庭而言,马路上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这时要协调各方的关系,只有依靠规则、依靠法律。但是,目前很多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意识不强,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导致各行其是。
丁立民认为,不遵守交通信号、不安全文明出行这种“交通症”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病”。“交通行为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浮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利。这种心态反映在交通行为上,就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司机随意超车、超速行驶等。从社会面上来说,普遍缺乏一种注重安全的意识与平和的心态”。
57.62%受访者认为安全出行需加大处罚力度
如何树立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此次在线调查中,有57.62%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对不文明出行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大处罚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但不是一个治本的方法。”乔新生说,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罚不责众”,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群众的头脑中。所以,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丁立民也认为,罚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起到负作用。“在现在的交通管理中,已经使用了很多技术手段,比如通过电子眼拍下违法行为,继而进行处罚。但是,这种方式也会给交通参与者一种思维———因为害怕电子眼才不违法,如果没有电子眼,也可以随意行驶。也就是说,在处罚的模式下,交通参与者是因为担心受罚才遵守规则,而不是从内心、从意识上要求自己遵守规则、遵守法律”。
“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可能通过下猛药来解决。”丁立民说,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宏观的,即从问题根源入手,解决社会心态浮躁问题,确立一种和谐的价值取向;另一种则是从孩子抓起,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从孩子抓起有两方面的好处,从现在来看,通过孩子影响家长。如果家长不遵守交通信号、不安全文明出行,孩子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从长远来看,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未来的社会也必然会安全”。
乔新生认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一方面需要执法者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心态,杜绝以罚代管,真正让交通规则进万家。另一方面需要增强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制定交通规划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社区居委会要发挥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交通管理的内容,让社区居民参与到交通管理工作中来。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