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著名作家方方的武汉情缘:大俗大雅皆美文


来源: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人物名片:方方,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第九届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82年发表处女作《大篷车上》,至今已执著于纯文学创作40余载。代表作有《风景》、《万箭穿心》、《行云流水》、《凶

人物名片:方方,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第九届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82年发表处女作《大篷车上》,至今已执著于纯文学创作40余载。代表作有《风景》、《万箭穿心》、《行云流水》、《凶案》、《桃花灿烂》、《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等,新作有《琴断口》、《春天来到昙华林》、《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等。共出版小说、散文集72部。其中中篇小说《风景》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桃花灿烂》、《纸婚年》、《埋伏》、《过程》等连续荣获百花文学奖。2010年,中篇小说《琴断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中国小说学会2009年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冷峻如《风景》、深沉如《祖父在父亲心中》、尖锐如《水在时间之下》、轻松如《白驹》,著名作家方方,始终以独立的知识分子创作为文坛奉献佳作,丰富文学风景。

她的小说语言简洁凝炼、情节曲折起伏而又连贯流畅,在看似琐碎的日常叙事中寄寓深刻的人文关怀,在世俗生活背后阐述冰清玉洁的精神灵魂。她的小说让读者享受阅读快感,读者往往不知不觉,一口气读完。

她喜欢让小说中人物、事件,有着众多的根须,这些根须扎在深深的背景之土中,彼此间千缠百绕,错综复杂,生发出写之不尽、道之不明的多层喻意。

这种“深深的背景之土”就是方方生活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武汉。方方出生于南京,2岁时就随家人来到武汉。“因为我就是吃武汉的粮、喝武汉的水、呼吸武汉的空气、吸取武汉的营养长大的,无论我写什么,我都会带着武汉的气味,这种味道就是汉味。”

武汉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语言方式、生活习性及街头巷尾皆可入文,她不余遗力地创作了一系列汉味十足的小说:

《风景》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汉口河南棚子一个13平方米的板壁房子里,小说中的诸多细节都是高度写实的,读者甚至可以按图索骥实地查找。

聚焦于长江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方方创作了首部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用犀利、冷峻的笔触讲述一群学有专长、年富力强,满怀报国热情和人生壮志的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满腹豪情,不是毁于频繁的政治运动,就是消磨在庸庸碌碌的生活琐事里。

类似的人生经历和悲剧,也出现在《祖父在父亲心中》。

“我小说的人物总归是要在一个空间生活的,那么就让他们在我熟悉的地盘上行走好了。这样我很方便,他们也会自如。”方方说,汉味并非是显示在作品的表面,而是深入在作品的“骨头缝里”。

她深情地说,当我在武汉街头行走,我经常会在街上看到我小说中的人物,走到汉正街时,我会找找李宝莉(《万箭穿心》中的人物);过彩虹桥时,会想到何汉晴(《出门寻死》中的人物)。

方方对武汉历史颇有兴趣,写过多本有关近代武汉城市历史随笔,如《汉口的沧桑往事》、《汉口老租界》等。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些内容让她很感动,也很讶异。“万没料到武汉近代史上发生过这么多事情,而我们身居于此,却全然不知。”

1926年,北伐军一路北上,在汀泗桥两战两胜北洋军。北洋军退逃入武昌城,并奉命固守。北伐军很快兵临城下。当年9月1日,武昌封城,两军对峙,直至10月10日城破。武昌人民在这40天里饱受屠戮和饥饿,死亡无数。

有关历史文献、口述史、回忆录,鲜为人知。方方创作的中篇小说《武昌城》重现这段战争史实,唤醒历史记忆: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和耳熟能详的小东门,曾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鲜血、信念和坚忍,才换回了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有感于地方剧种“汉剧”的神秘与璀璨,方方创作了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塑造了以水上灯为代表的汉剧演员,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命运多舛,令她们有着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表达“人世复杂、人生曲折、人心幽微”的主题。

该小说生动重现了大量的汉剧演员旧事、汉剧轶闻、汉剧剧本,是我省首部完整呈现汉剧发展历程的小说。

小说集《春天来到昙华林》为“献给我生活的城市”而作,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里,所有的故事也都在这里发生。“我的笔只要落在我熟悉的这座城市,一种舒服的感觉就会陪伴整个创作过程。”《出门寻死》剖析武汉女人群像:勤劳坚韧,矛盾、辛苦却自寻快乐地活着,快乐中又夹杂着数不尽的辛酸。这也是方方性格写照,日常生活中的方方,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战胜所有困难,极少抱怨。 但开始写小说时,“我的心便开始往下沉。就仿佛有一个无底的洞,总也沉不到底。这个时候,我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她还为武汉性格“素描”:武汉人其实很夹生,精明却不如上海人算计,聪慧却没有广东人深藏不露,仗义又为自己留着点余地,直爽中难免带点小弯弯。

方方曾当过4年的装卸工人,期间曾被派往位于武昌中北路的武重接活。30年后,她的家从汉口搬到了武重附近。如今,当时普通的中北路日益宽阔,壮观的武重却逐渐萧条,无法人为掌控的命运轮回,激发作家创作热情,记录在《中北路空无一人》中。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新作《民的1911》从虚构的人物视角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首次用文学的形式全景式、生动呈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过程。

武汉是方方创作的精神家园,她通过探究武汉历史、解读城市文化、塑造市民群像,心系城市发展,进而言说普遍人性和普世价值。“下一步创作中,我愿意让我的小说人物继续生活在武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武汉 方方 作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