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协议仅治标 解决患者不安全感才治本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今年5月起,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要与住院医生签订《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作为试点,3月,煤炭总医院在京城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此活动,并进行了民意调查。近日,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今年5月起,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要与住院医生签订《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作为试点,3月,煤炭总医院在京城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此活动,并进行了民意调查。近日,医院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签协议这种方式,仅四成医生和六成患者认为有必要,认可度并不高。
何为“红包”?它本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祛邪祈福、讨个吉利的一种形式,如今却成了就医看病的敲门砖,早已脱离了文化范畴,成了行贿受贿的“擦边球”。病人给医生送红包,分几种情况:有的是医生明示或暗示索要,有要挟意味,属于典型的职务犯罪;有的是病人出于担心,或看别的病人送了,怕医生怠慢了自己,于是买个安心;还有的病人康复以后,出于感激,给医生送点礼作为馈赠。前两种,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卫计委之所以想刹住这种歪风,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净化医疗卫生行业,让医院成为一片净土。但问题是,这些年整治红包的行动一波又一波,可红包之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病人唯恐医生不收,甚至要托人塞,只有送出去了才感觉吃了定心丸。乍看上去,病人送红包心甘情愿,其实背后写满了无奈,其深层次的原因才是红包生存的土壤。
有一句话是“存在即合理”,放在红包问题上也能解释这种潜规则。相信每个在大医院有就医经历的人,都见过早上挂号大厅里人山人海的场面,见过号贩子高价兜售专家号的嚣张,见过医生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连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没时间的样子。而在基层医院,往往门可罗雀,病情稍微严重一点就得往大医院送,因为病人不信任大夫,医生自己也怕担责任。如此一来,有限的、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面向的是无限的就医人群。看上去教授的号人人可挂,可分到每个患者身上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就非常少了。这种被无限摊薄的资源,满足不了患者的真正需求。“为何我花了好几百块,3分钟就把我打发了”的抱怨不绝于耳。因此, 为了争夺大医院有限的床位、好医生有限的精力,花点钱打点就成了人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如今,红包早已不仅限于塞给动刀的外科大夫,住院、生孩子建档、住单间病房,凡是稀缺的,需要打破头抢的机会,红包处处横行。
其实,除了极少数道德败坏的索贿者,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真心希望施展技艺、挽救病人于水火的,他们虽然收入不丰厚,但也没穷到要用红包补贴家用的地步。没有红包,他们依然会尽职尽责;收了红包,也不会一下子变成神医。所以,红包顶多带来的是一种心理安慰,而非实际效果。作为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其实应该关心的不是医生为何收红包,而是广大病人为何对于医疗质量普遍担忧,这种内心的不安全感才是红包产生的根源。签一纸协议,大笔一挥即可,但若所需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光有张协议又如何?治标治不了本。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