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襄阳古城发展方针:减人口矮建筑 弱交通通城墙


来源:汉江网

人参与 评论

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冷兵器时代城防工事体系的杰出范例,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襄阳城墙头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光环日前,《襄阳城墙文化保护

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冷兵器时代城防工事体系的杰出范例,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襄阳城墙头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光环日前,《襄阳城墙文化保护规划文本》(2011—2030)已获国家文物部门批准,今后,襄阳古城该如何规划、保护?襄阳古城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日前,记者专访了襄阳古城旅游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文物保护专家邓万全,详解襄阳古城的发展方向

襄阳古城墙游线设计

游客乘旅游大巴至襄阳城墙广场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由小北门登城,至大北门下城,游览长门城墙遗址公园,参观襄阳军事展览馆;由长门护城河处乘船沿护城河游览至南门城台码头,或者乘电动车从内环路至南门,或者步行沿城墙顶经过东门到达南门,参观襄阳城墙历史博物馆一区;继续乘船、乘车或者步行到达西门,参观襄阳城墙历史博物馆二区;继续乘船、乘车或者步行到达夫人城参观后,回到襄阳城墙停车场。欧阳南制图

★减人口

城墙内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外迁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扼汉水中游,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居战略咽喉要道,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有“铁打的襄阳”之誉。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宋元襄阳之战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

由于经常发生战争,襄阳古城的人口一直不是很多,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襄阳古城内常住人口才有1万多人,到本世纪初人口达到5万人。随后政府为保护、开发古城,将位于城墙内的企事业、机关单位陆续外迁。

据文物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襄阳古城内的常住人口在4.5万人左右,单位300余个,而襄阳古城的面积只有2.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了,建筑就多,人口密度就会加大,城市绿地和空间就会相对减少,这不利于古城保护和开发。”文物保护专家邓万全介绍,山西平遥古城的常住人口也就1万多人,襄阳古城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减少常住人口。今后,襄阳古城将以居住、传统商业、旅游服务和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减少城内人口是前提,计划未来3至5年内,在现有基础上将常住人口减少到3万人。

与此同时,为减少城内居民的数量,降低古城的人口密度,减轻交通压力,原则上要求襄阳城墙范围内的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全部外迁。目前,市委、市政府、市中院、市公安局、襄阳五中等机关、事业单位已完成外迁。

★矮建筑

建筑最高不得超过昭明台

襄阳古城历史悠久,但其建筑特色不足、古韵不够,已成为很多文物保护者和城市建设者的共识。今后,襄阳古城内的建筑,将从色彩、风貌、高度上控制,力求古城有古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发,襄阳城中,除了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原版的独特历史建筑几乎没有保留,并且多为单位大院用地、学校操场等较大尺度的开放空间和排列整齐的住宅与办公楼,城市肌理明显体现出“块”状结构,并且还有许多违章建筑存在。

襄阳古城内的建筑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居住建筑为主,结构单调、布局杂乱、风格不明、缺乏特色,这与襄阳古城墙的历史感十分不相称。

北街、绿影壁巷两个街区采取了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规划设计手法,风貌相对协调,但缺乏文化氛围,与名副其实的商业文化步行街相距甚远。荆州北街的建设虽然采用了仿古形式,由于规划设计方案的问题,风貌不够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印象不鲜明,环境不够协调。

在建筑学界,将城市的建筑和空间相交的轮廓线称为城市天际线,因此,除了对建筑外观控制外,高度也是关键的一环。而目前城内建筑密度大,现代建筑空间过高,集中为3-7层,其中层高超过12米的板式建筑占大多数,楼房高度严重超过城墙。

襄阳城墙保护规划要求,古城墙重点保护范围以外70米,建筑层限高2-3层;古城墙一般保护范围以外250米,包含原镜湖区域,建筑限高9米;超高建筑应进行降层或拆除,新建建筑不得超过2层,建筑总高不超过9米;新建及改建房屋宜采用传统材料及传统坡屋顶形式,设计风格、形式、色彩必须与襄阳城墙环境协调一致,不得破坏历史风貌。

此外,新街、惠安巷道路中心线至北城墙,惠安巷、冯家巷道路中心线至西城墙,民主路、陈侯巷道路中心线至南城墙,米花街道路中心线至东城墙的范围内,建筑高度限高12米,新建建筑不得超过3层。同时,严把建筑风貌特色和空间环境关。

古城内所有建筑高度最高不得超过昭明台的建筑高度(29.72米)。

★弱交通

减少私家车,适当增设公交车和限制货车通行

据介绍,襄阳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街巷肌理。古城呈棋盘式布局,主干道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垂直交叉,形成以十字街口为中心,东南隅、东北隅、西南隅、西北隅四个块的格局。

这种格局和以此衍生的街巷为主的城市肌理,反映了襄阳城作为一个古代军事重镇,同时具商业功能的特点。

目前,襄阳城内道路发生了较大改变:司衙巷、母鸡巷、青园巷等街巷已消失;南街、东街和西街、荆州北街等道路因现代生活需要被拓宽。同时,新建了古城内环路、滨江大道及沿外城墙游路。

未来,除了外迁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减轻交通压力外,机动车只允许从东、西、南门进出;滨江大道作为滨江旅游道路,仅对旅游车及本地观光公交车开放;该路只允许车辆从西侧(夫人城一侧)进入,限制货车;增加城内公交线,同时减少私家车,局部要控制车流;北城墙区域内以步行道为主,城墙内侧环线为机动车道,外侧环线为步行道,护城河外环线为机动车道。

东门、西门、南门是进出襄阳古城的通道,2010年,市政部门已在这三座桥梁旁设立大货车禁行标志。

★通城墙

恢复南、东、西三座城门

襄阳城墙作为古城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是襄阳城的标志性建筑。

据了解,襄阳城墙全长7331米,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特别是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达180米的护城河,更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称。2001年,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有的历史价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协调会上,襄阳和台州成功被纳入“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针对城墙近期维修中未使用“原材料”而大量使用水泥、水泥砖及私自非法在城墙开洞或非法占用城墙的现象,其修缮措施为按照城墙原工艺、“原材料”的做法,修复城墙的内部夯土、外侧包砖以及对内侧斜坡夯土的区段进行防护加固。

襄阳城墙西段南侧和南段目前为“外墙内室”。今后,这些房屋将由文物部门收回,采用传统工艺的方式重新砌筑,恢复城墙的历史外观,并结合城门设计,改造为襄阳城墙历史博物馆一、二区。

以前,为便于附近居民出行,相关部门在东、南、西面共开了4处孔洞。今后,这些孔洞将被封堵,规划新增2处地下通道,供居民通行。

今年,将率先启动大北门至民主路段城墙内部的改造,其建设风格内外一致。此外,建设襄阳古城的南门、西门、东门。

★连活水

连汉江水,引南渠水,护城河一圈泛舟

襄阳古城东、西、南三面有护城河环绕,河道宽130米,最宽处250米,河面总面积为89.9公顷。目前,护城河大部分河段水质较好、保持贯通,少部分河段有被侵占、打断、圈占等现象。

中国的护城河中,襄阳护城河最宽。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号称“华夏第一城池”。现在的护城河的宽度基本保持原样。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市委、市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甚至采取全城居民义务劳动的方式,分别于1976年、1991年、1997年、2006年,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治理护城河行动。经过整治,护城河从原来的“臭水沟”“垃圾河”变为环绕襄阳古城风景优美的观光带。

目前,护城河主要是采用泵站提水,在夫人城堤岸兴建了提水泵站,提汉江水作为护城河的流动之源,使河水由混浊变清澈、由“死”变“活”。今后,待南渠整治完成后,将恢复南渠对护城河水的供给和更新。

同时,为保护护城河的完整性,搬迁八一军队招待所,拆除穿过护城河的民主路、拥军路,恢复该区域的原护城河水面;拆除南湖宾馆在护城河上建设的所有构筑物,开放护城河两岸为公共空间;拆除护城河内的拦水坝,将穿过护城河的市政设施下沉至护城河河底,恢复南门外护城河的河水范围。

保持护城河的水量稳定,定期疏浚护城河水;禁止向护城河倾倒垃圾和污染物,保持河水水质;保持护城河原始堤岸风貌,防止简单堤岸硬化处理。

恢复南门城外护城河环绕城台格局,城台两侧设旅游车临时换乘停车场(600平方米);结合城门设计研究,改造现有南门外桥梁,增大桥底距护城河水面距离,确保游船能够从桥底穿过。

今年计划启动实施的五大工程

A.恢复一座城门(西门)

南门、西门城门、城楼、城台及瓮城,东门、西门附近城墙、长门附近城墙段的缺失,对城墙的完整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东、西、南三座城门的缺失,影响了襄阳城墙整体的完整性。

今年,政府计划优先恢复西城门及城门楼,目前已开始设计方案招投标工作,要求三座城门的设计,真实反映古代建筑风貌,不得破坏原地下城墙遗址,不妨碍现代交通及居民出行。

B.建设一座主题公园(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三角地带)

大北门与小北门之间的三角区域内为废弃厂房,环境杂乱,影响北侧城墙的景观。因此,今年政府启动该区域的改造计划,建成一座襄阳城墙广场公园,为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地。同时,在小北门东北侧设游客服务中心和公共停车场,供游客使用。

C.修复一段内城墙(西门至大北门)

襄阳城墙目前保存较为完整,但内城墙没有砌筑,杂草丛生,既不利于城墙土质的保护,也影响古城的旅游业。今年,将优先启动对西门至大北门段内的城墙改造,建成和外城墙一样的墙面。

D.整治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荆州北街)

荆州北街,又名古治街,目前已在此建成仿古建筑群,但一直没有恢复全貌。今年,将继续对荆州古治街进行整治,包括恢复券门。

E.改造一条古街古巷(管家巷、东西巷)

襄阳城内虽有一条重要仿古步行街——北街,但历史街区比较单一,古韵不足。因此,政府部门计划今年改造一条古街道(管家巷、东西巷),恢复传统特色民居,与北街相连,形成古街、古巷街区,带动北街的商业和旅游。

首提汉江一桥铁路线搬迁计划

在此国家文物部门批复的规划文本中,这样一段话格外引人注目:

根据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在有相关城市规划措施的前提下,建议远期搬迁汉江一桥及火车线,并将穿越小北门至夫人城上方的高压电线迁移出襄阳城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外。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襄阳古城 城墙 人口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