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金改寻突破 曾错失多次历史性机遇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武汉金改寻突破 曾错失多次机会 去年的武汉着实火了一把。先是7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三天三提“复兴大武汉”,接着年底,武汉顺势推出2049远景规划,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外界因此纷纷预测,武汉这

原标题:武汉金改寻突破 曾错失多次机会

去年的武汉着实火了一把。先是7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三天三提“复兴大武汉”,接着年底,武汉顺势推出2049远景规划,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外界因此纷纷预测,武汉这个“没落的贵族”将获重生。

然而近年来有统计研究显示,作为支撑实体经济重要工具之一的武汉金融实力似乎与实现上述目标不匹配。最新数据也表明,尽管与“十二五”初期相比,武汉金融产业有较大发展,但在部分指标上不仅远落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便与经济总量排名相近的成都、杭州、南京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存贷款余额、法人金融机构数量等。

武汉大学金融系教授胡昌生表示,就连广西都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部,作为中部“火车头”的武汉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基金管理公司。传闻因一张牌照令互联网巨头阿里垂涎而让湖北和武汉国资委紧张了一阵的长江证券,也只是总部设在当地,实际上大股东早已是青岛海尔,而非武汉嫡系。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标识是要有全国性的商品交易所。上海有有色金属交易所,大连有商品交易所,同在中部的郑州也有以农产品为主的商品交易所,武汉在这一方面始终没能突破。在这样的语境中,提“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其实武汉不是没有辉煌过。解放前,武汉与十里洋场大上海并称全国两大金融中心,即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在金融创新上也走在全国前列,例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汉正街信用合作社;设立了国内最早的股份制证券公司之一——武汉证券公司;发行过国内较早的地方性投资基金——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开设国债交易规模仅次于上证所和深交所[微博]的全国第三大证券集中交易场所——武汉证券交易中心。但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向沿海转移,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一度停滞。

上述武汉金融学者不无惋惜地说,此间也有若干次机会,但武汉没有把握住。

差距

按照武汉金融办的说法,武汉已经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初步实力,但的确与先进城市存在现实差距。

武汉金融办主任方洁近日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总结说,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尚待提高,按照2012 年的数据,武汉存款余额占到全国城市的第10位,贷款余额占到第11位,与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全国金融城市有2-6倍的差距,即便是在副省级城市中,和排名靠近的成都、杭州、南京相比,武汉在存贷款这一金融总量上也有一定差距。

第二个差距是武汉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均有待加强,武汉有3家地方法人银行,但是没有一家全国性的银行总部,保险公司总部仅有2家,证券期货机构总部有4家,而北京、上海、深圳拥有的总部机构近百家,武汉与这三个城市相比,不仅数量偏少,而且规模也比较小,业务范围有限,综合实力不强。

第三个差距是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没有全国性的金融交易所,而这正是金融中心的重要标识。

方洁强调,武汉从来没放弃过争取期货商品交易所落地的努力。但胡昌生认为,放在当下,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原来武汉申请搞农产品交易所,结果最后花落郑州。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在中央层面能不能形成影响力。”

第四个差距是资本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按照2013年数据,武汉直接融资超过800亿元,占比社会融资总量是24%,远低于北京、上海直接融资35%的比重,更不用说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直接融资占比超过85%相比。“截至目前,武汉上市公司数是59家,低于杭州40多家,低于苏州20多家,低于南京8家,更不要说和北京、上海、深圳这些拥有20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城市相比。而且即便是上市公司,我们的市值甚至还不如比武汉上市公司数量少的长沙。”方洁说。

除了沪深两市和新三板,武汉也有俗称“四板”的股权交易所——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但在胡昌生看来,与前海股权交易所相比,武汉“四板”的交易远远不够。“前海挂牌的企业数不亚于北京中关村的新三板。”

而间接的,企业质量不高反过来又影响了金融产业的绩效。“银行存款中占大头的是机构公司存款,公司实力不行,自然武汉存贷款余额这一指标上不去。”胡昌生说。

方洁介绍,武汉金融产业聚集度不高和地标性功能区的缺失也是桎梏金融实力发展的因素。“现代化的金融功能区已经成为金融中心的名片。例如提到伦敦就想到金融城,提到纽约就想到曼哈顿,提到上海是陆家嘴,提到北京是金融街。武汉金融布局相对分散,金融功能区也不是很明显。”

物理上的短板不难补齐,今年年初,武汉市已经编制完成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空间布局规划》,将建设和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的金融核心片区。所谓“一心”就是武汉要打造以汉正街为金融商贸中心的未来金融中心,同时武汉一江两岸,武昌和江汉区都有各自金融发展的核心区和聚集区,而光谷依托东湖高新全国高科技园区则要打造成科技金融的资本谷。

胡昌生表示,上述金融功能区已经吸引不少机构入驻,但仅靠金融机构物理上的聚集,很难改变这个产业落后的面貌。

突破口

为此,武汉再次祭出金融改革创新的大旗。

方洁透露,正在向国务院争取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尽快获批,主要思路是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民间金融为特色,先行先试。同时推进武汉民间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武汉民间金融街为载体,打造草根金融业态畅通社会资本渠道,推动形成民间金融的武汉价格。另外积极创建武汉内陆自贸区,以金融市场化、投资便利化来释放改革红利,实现金融创新。目前,武汉内陆自贸区方案已经通过市委和市政府批复,再通过省政府上报国务院。

构想很诱人,现实不尽人意。

胡昌生对武汉金融产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强调,多年以前就有金改的提法,如今经过一番沉淀和重新包装,推出科技金融等四大主题,但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的痼疾,即金融市场资源错配。简而言之,就是资金的市场利率居高不下,无论金融产业自身如何改革,中央如何调控,资本始终都会流向房地产和地方债平台等泡沫化程度较高的领域。“改革的目标是要把利率收益曲线整体调下来,这样实体经济才有可能获得廉价资金。武汉金改试点没有任何新意。例如搞科技金融,只要是以银行为主体,无论怎么改名字,都难以改变现状。”胡昌生说。

他还认为,要解决金融资源错配的问题,首先要在金改的同时启动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其次是积极发展非银机构,而不是把降低融资成本,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民间金融上。“民间金融并不一定能带来廉价资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武汉共有两家信托公司交银国际信托和方正东亚信托,实现信托规模3900亿元,较上年增长1620亿元,增幅高达71.05%。同时武汉还有1家金融租赁公司——光大金融租赁,2012全年新增业务1509笔,累计投放租赁款89.86亿元,当年利润增幅超过60%。

“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展各类基金和产权投资。”胡昌生表示。

在胡昌生看来,另一个武汉应该优先推动的是“四板市场”。武汉大量的新兴科技企业通过在四板挂牌,实现资产股份化后,就能方便拿资产去抵押融资。“四板”甚至可以帮助大型企业产业转型。

根据胡昌生的调研,湖北有不少上市公司手握重金,但不知道投向哪里,而且这些企业都有转型的需求。“四板吸收合并在上面挂牌的新兴企业,不就等于给这些企业注入资金了吗?这些企业不就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前景了吗?”

武汉金融产业发展纵然错失了很多一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但有一点外地始终没有办法替代,那就是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上述学者看来,吸引金融机构的后台入驻是武汉最确定的一项金融措施。

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事实的验证。据武汉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已有33家金融机构后台落户武汉,是全国所有城市中金融机构设后台最多的城市。而这一数字在“十二五”初期仅为19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林芳]

标签:武汉金改 复兴大武汉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