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年 惠及京津冀豫3800万人


来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惠及3800万人 2015年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分水水量21.7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惠及北京、天津等十余个大中城市,提高了沿线城市

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惠及3800万人

2015年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分水水量21.7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惠及北京、天津等十余个大中城市,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根据沿线各省市的用水需求,我们分别向北京市输水8.22亿立方米,天津市输水3.73亿立方米,河北省输水1.25亿立方米,河南省输水8.4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中心负责人介绍。

据沿线各省、直辖市有关部门统计,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河南省受益人口达1400余万,河北省受益人口约500万,北京市受益人口约1100万,天津市受益人口约800万。

河南省受水地区包括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9个省辖市及省直管邓州市,覆盖新野、镇平、社旗、舞阳、临颍、宝丰、郏县、长葛、禹州、襄城、新郑、荥阳、修武、获嘉、卫辉、淇县16个县,受益人口达1400余万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供水效益逐步扩大。邓州市、漯河市市区、新乡市市区、鹤壁市淇县等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南水北调来水,让河南告别了夏季用水高峰期半夜接水的历史,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中线工程总干渠向郑州市西流湖、鹤壁市淇河生态补水,总计补水2700万立方米,促进了淇河生态建设,缓解了灌区旱情,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平顶山出现重大旱情时,中线工程总干渠紧急向旱区供水,让数百万市民摆脱了饮水困局。

河北省受水地区有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7个地市,覆盖磁县、永年、沙河、内丘、临城、高邑、栾城、正定、定州、固安等10个县,受益人口约500万。

南水北调来水让北京告别了单一水源的困境,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供水保证率。南水北调来水约70%的水量供给自来水厂,用于城市生活用水。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最大限度实现“喝”的用水目标。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保障了北京田径世锦赛、APEC会议、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

北京市主力水厂逐步使用江水置换密云水库水,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也已发挥效益,将南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使得密云水库水位和库存下降趋势得到遏制,水库蓄水量稳定维持在10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保证了水库的自净能力,水库水质保持为Ⅱ类水体标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面积约550公顷。北京还通过向河湖补充清水,每天向河湖补水17至26万立方米,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了河湖水质,中心城区局部河湖水质提高到接近Ⅲ类。

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北京向运行中的地下水水源地补充南水,重点回补了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今年9月,北京水务局对外公布,16年来地下水水位首次出现回升。1~8月份北京市减少地下水开采7200万立方米,9月份开始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日开采量压减26.5万立方米。同时,城区自备井置换工作正式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6550眼自备井的置换。

中线工程通水给天津市城市供水格局带来了变化,由原单一引滦水源变为引江、引滦双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和静海县部分区域居民全部用上引江水,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天津市形成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战略性突破、达到新水平。

南水北调通水后,天津市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补给,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和本地自产水,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同时,促进了环境用水调度机制的创新,变应急补水为常态化补水,扩大了水系循环范围,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一年来,累计向景观河道补水3.93亿立方米,创历年环境补水量之最,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津市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一年多来,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21.7亿立方米只是一个数字,水质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今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2014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人民政府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的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汉江干流水质达到II类,主要入库支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

按照《十二五规划》,三省将规划项目分解为542个,其中水污染防治项目435个,水土保持项目107个。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项目417个,占规划项目的76.9%,达到了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70%项目建成的目标。

陕西省政府就明确,汉江、丹江水质保护的责任主体在地方政府,把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任务,层层落实到各县(区)政府和重点污染企业,责任到人,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并将水质保障工作纳入县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严把项目审批准入门槛,从严控制重金属、化工项目审批,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湖北省实行“河长制”,协调推进5河污染治理工作,并提出了“前端截污治本、中端修复生态、末端治污达标”和“九先九后”的总体思路,明确要求5河治理不讲理由、不讲条件、不惜血本、不计代价。要抓紧构建全流域“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综合治理体系,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河南省水源区各县市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目前,在水源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茶叶、金银花、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带,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西峡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野生猕猴桃面积达30万亩,中药材30万亩。西峡县299个行政村中,“果药菌”产业“一村一品”达160个,涉及20万农民。淅川县在丹江口库区种植茶叶3万亩、金银花2.8万亩、薄壳核桃1万多亩。淅川县计划利用5年时间,高标准建设13万亩优质茶产业种植基地和10万亩优质金银花种植基地,力争将淅川建设成为全国有机茶生产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业基地,将丹江口库区打造成全国生态示范区。

库区水质保护是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干线工程的水质保护则是对输水过程的水质保护。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质监测方案》,我们每月对全线的29个固定监测断面的24个基本项目,以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硫酸盐,开展常规监测,结果显示,正式通水以来,各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硫酸盐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限值,水质稳定达标,满足供水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水质中心相关负责人对于输水水质给出了专业应答。

不同于实验室中的科学数据,位于北京市南三环的居民杨大妈,对于输水水质及通水前后的水质变化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与直观的认知。“自从调来了丹江口的水,水垢少了好多,你看我这壶两个星期没刷了,也没什么变化!”杨大妈拿出自家的烧水壶,现身说法。

“我们按月汇总沿线省市实际水量需求计划,科学制定月度水量调度方案并科学组织实施,保证了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中线建管局局长张忠义说。通过加强闸站值班管理,调整闸站与中控室的工作内容、统一全线值班方式、加快闸站无人值班等措施,实现闸站值班科学有序高效。完善安全督察队工作机制,做好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督察工作。各直管单位分别组建了专职巡查队伍,三级运管处全面接管工程巡查,使巡查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确保了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人身安全。

[责任编辑:王喆]

标签: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 冀豫3800万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