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丝宝集团总裁梁亮胜和他的丝宝故事


来源:《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我们身处一个创造发财奇迹的时代。过去,美国人喜欢把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故事称作是“美国梦”。 然而,我们的国家现在也不缺少这样美梦成真的故事了。有一阵子,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某些熟

我们身处一个创造发财奇迹的时代。过去,美国人喜欢把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故事称作是“美国梦”。 然而,我们的国家现在也不缺少这样美梦成真的故事了。有一阵子,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某些熟悉的人,可能几天不见就会富得让你“认” 不出来了。20年前的中国人在财富面前恐怕都是“人人平等”的,有差别只是工分与工资、商品粮与口粮的差别,几十块钱而已。我们社会现在拥有的那些“富豪”们,都是从这样的状态中成长出来的。可能,那时他们中还有许多还不如普通的人。

快速成长的经济和大批涌现的富豪,不知是谁造就了谁。总之,这是一个不乏各种各样财富传奇的时代。从最早的瓜子大王、养鸡专业户到后来炒批文、炒配额、炒地产、炒股票,玩空手道一夜暴富的神话,俯首能拾。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创富类型:实业创富。

丝宝集团看起来也像一个“神话”。一个没有任何权势与财富背景的人,把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几家公司、上万职工、年产值22个亿、完税1.9个亿的国际性大集团公司,只用了短短不到12年时间。其发展过程似乎也很顺利,少有什么大的波折。其间,其产值以年增幅100%的速度快速成长,有些年份甚至达到200%.它的某些品牌,如“舒蕾”,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能跟世界日化业的“巨无霸”美国宝洁公司抗衡。其独特的创业历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与其产品在市场上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这个公司及其领导人却很低调,很少在媒体上见到他们的报道。其在大众传媒上的产品广告,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多起来。这些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从精神财富开始积累

资本的发展有个原始积累时期,这是资本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这样。但是,从梁亮胜接受过的少有的几次采访和丝宝人的介绍来看,他更强调的是早期生活给他精神上的积累对他后来成功的影响。他强调最多的有这样三个方面:吃苦、学习和沟通(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就是永不满足现状的天性。

这家集团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港资公司。但是由于其老板梁亮胜的内地背景,以及这个集团公司主要是在内地发展起来的事实,使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把它看做了内地企业。

梁亮胜1951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他与他的同时代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上过山下过乡干过“革命”,当过工人,还做过基层共青团的领导。但是与许多成功者一样,与许多普通人不同,他从这些经历中得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感悟,这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路。

虽然梁亮胜的祖父祖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却都是生活在新中国,都是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他的家庭背景,特别是他的母亲,培养了他争强好胜的上进心,老想做得比人家更好,要给他妈妈争气。

1968年,作为老三届学生,梁亮胜到梅县山区上山下乡,这三年里,他靠着一盏煤油灯自学了大学课程。1970年,他又招工到矿山采矿,后来当上了团委副书记,并负责厂办刊物的编印。也就在那个时候,他的才能开始显露。当时的宣传印刷一般只套黑红两色,但梁亮胜却别出心裁地套了红蓝黄黑四色,这些聪明的行为被发现后,他又到了工会,自学了摄影,接着到《梅江报》、《广东画报》当记者,最后成为文化局的摄影师。

他后来总结他的这段生活对他的影响时认为,那段生活给他补了艰苦劳动的一分。那时他是矿山里面的无名矿工,一个小青年,没有任何背景,不可能有任何照顾;其次,他的身体不壮,可工作是强体力劳动,一天到晚腰都直不起来。那是个硫铁矿,用来提炼硫磺的,硫是发热的,很热很热,一进到矿井必须把衣服全部脱光,只穿着个裤衩和双雨鞋。一个班做下来,差不多半雨鞋是汗,一走路整个雨鞋“哗哗”直响。但他从不叫苦,天天抢重活干。

由于他能吃苦,并不断地动脑筋,要把事情做到最佳、最好,他就从一名井下矿工变为一名摄影师。

“第一桶金”

在接受湖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时,梁亮胜谈到自己人生第一笔钱的来历。那是在小学六年级,他用刻钢板的蜡纸将铜线包起来,扎成变压器,再把装鱼肝油的玻璃瓶切割以后做成蓄电池,最后组成一个电鱼器在河里电鱼。结果,真能电到鱼。后来,邻居用60块钱买下了这个电鱼器。60块钱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价值的背后,体现的是梁亮胜这个发明的功效。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也为他其后的创造性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厂里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去香港工作。当时,他们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房间之小今天难以想像。他两口子住厅,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他的梦就是想拥有个楼花。

即使这样艰苦,他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因为他来香港的目的是想寻求更大的发展,不是来打工。三年时间里,他扎扎实实在香港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课。他那个时候学习很系统,学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他后来对丝宝的员工回忆说:“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在国内做工好多了。”梁亮胜显然是不满足现状的,所以,他才能那样近乎疯狂地学习。

他通过那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以前在内地的经历,就能够结合起来考虑个人的发展。1985年,他通过“广交会”知道了国内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国内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作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一大笔美元,大约200万。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他的原始资本积累。

智慧与机遇

所有想创业的人,在创业之初遇到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项目和管理经验。这三者缺任何之一,就会使创业失败。有很多雄心勃勃的人,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打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文婷]

标签:梁亮胜 丝宝故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