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破解土地抛荒难题 大冶对家庭农场进行大胆探索


来源:支点杂志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家庭农场的大冶探索 “五个湖北”进行时 伴随着家庭农场的风生水起,湖北省大冶市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决策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来阐述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村民


原标题:家庭农场的大冶探索

“五个湖北”进行时

伴随着家庭农场的风生水起,湖北省大冶市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决策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来阐述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村民曹树金望着大片抛荒的田地,忍不住砸吧着嘴叹息:“这畈里的田,荒着真可惜啊!”村委会副主任曹树林接着话头说:“那就给你种?”

这是2009年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方至畈村的一段对话。谁也没料到,这段对话竟“催生”了一个种粮大户。

曹树金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会开拖拉机,会种田。说这句话那年,他已经56岁了。在农村,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年纪,进城打工没人要,在家种田养老又不甘心。在村委会的多次“怂恿”下,曹树金决定先种300亩试试。

那一年,老曹起早贪黑,拿出当生产队长的干劲,用心“伺候”这300亩稻谷。2010年底,老曹喜获丰收,他扳着手指一算,乐了:嘿,比打工强,这事有奔头!在村委会帮助下,尝到甜头的曹树金又流转了400亩田地,跟村民签了7年合同,合同上写着随行就市,当年的租金为150元一亩。

就这样,曹树金当上了农场主,有了自己的“庄园”。今年上半年,在《支点》杂志联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来到大冶做家庭农场的调查时,他已经流转了4个村共计2000亩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破解土地抛荒难题

曹树金等种粮大户尝试家庭农场是近几年的事。先前,大冶市虽然一直是农业地区,但土地抛荒情况颇为严重。

“本地的老百姓已经没有兴趣种地了。”该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保平介绍,大冶土地起伏不平,不好利用。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迅速,农民赚钱相对容易,因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量土地荒芜。

政府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不仅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土地流转,还设立了市镇村三级流转平台,这些措施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尝鲜”。

然而,外地人到大冶流转土地,并未解决市政府的“心病”。 张保平说:“外地人来租地有个致命的问题,他们只考虑赚钱,采用粗放型的经营,产量不高,不利提高农业水平。有的赚了钱后就不做了,不赚钱的也很快就走了,政府还要再次流转,稳定性不强。”

除了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外地人到此流转土地,赚钱后遭到了当地人眼红,当地有些农民甚至不顾合同规定,不再将地租给他们,这也破坏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性。

政府部门改变策略,鼓励本地人试水家庭农场。曹树金算是较早的尝试者之一,他所在的方至畈村,无山、无水、无矿,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里人觉得种地无法养家糊口,纷纷外出打工。最严重时全村1800亩农田,抛荒1600多亩,剩下的一两百亩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种点粮和菜。

该村真正的土地流转试验始于2008年,这一年,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600多亩土地,每亩租金350元,流转年限15年。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主要经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花木栽培、休闲体验和林场。

接着,曹树金先后流转了700亩,村里剩余的500亩田地怎么办呢?村支部书记曹祥炳告诉《支点》记者,2010年底,村干部赴江西考察吊瓜基地,回来后,就对这500亩田地进行调整。把360亩连片的田地用来建吊瓜基地,剩余的给村民种粮。后来,村里又开发了150亩荒滩,兴建起500亩吊瓜基地,吸引了15个农户入股经营。至此,方至畈村基本实现土地“全流转”。

曹祥炳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既解决了闲置土地,又获得了补贴,还发展了集体经济。去年,吊瓜基地纯收入8万多元,村集体收入5.6万元。今年,吊瓜基地纯收入有望突破15万元。”

“留守老人”变身“农场主”

家庭农场的试验也得益于中央的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大冶市政府为了鼓励更多人经营家庭农场,规定凡一次性流转500亩土地者,将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曹树金告诉《支点》记者,2011年,他流转了1100亩地,一次性拿到了55000元补贴。除此外,他还领到了8000元的油菜秧苗补贴。

目前,曹树金以种水稻为主,亩产量500公斤左右。除了种两季水稻,他还种植小麦和蔬菜。随着收入一年年增加,曹树金租地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去年他又流转了1000亩地,如今总面积达2000多亩。由于租种合同上写了“随行就市”,今年的租金涨到了每亩220元。

去年,曹树金年产800吨水稻,按照每公斤2.2元的市场行情算,他去年毛收入达170多万元。扣除添置的几台大型农机,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纯收入近30万元。

曹树金体会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益处,胆子也越来越大,他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总共6个合作人,我出资20万元,儿子出资10万元,其他4人各出资5万元,其中有个合伙人是农机部门的技术员。”

老曹说,种田是家里的全部收入来源,老伴和儿子都在帮他。今年,老曹的儿子刚刚退伍回来,他正在全力培养儿子,学习家庭农场的经营之道。

在大箕铺镇,记者遇到了一位高龄种粮大户——71岁的曹中豪。在城市里,这种年纪的老人一般是散散步、养养鸟,而曹中豪浑身上下充满着创业激情。

曹中豪说,前些年即使村里很多田都荒了,他也要把家里的15亩地里种上粮。眼瞅着这几年租地种粮的人赚了钱,曹中豪来劲了,2010年,他流转了300亩土地,此后的三年间,土地面积增加到700亩、1087亩,今年已经达到2800亩。

记者问:“为啥要种那么多地?”曹中豪说,虽然租金涨了,但还能赚到钱。主要种水稻,也有少量油菜。到了收获季节,就有粮贩子或加工企业上门收购,去年每亩田的利润为400元。

曹中豪说:“成本很高,打药、下肥、田间管理等都得请人,光工人工资就占三成。去年花了20万元买农机,现在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机器都有。”扣除成本,加上政府的4万元补贴,去年曹中豪年收入为10多万元。

政府引导家庭农场

在大箕铺镇,类似这样的种粮大户有很多。大箕铺镇党委委员朱永强说,像曹树金和曹中豪这种身体硬朗的老人,通过经营家庭农场,改变了生活状况,增加了收入。赚到“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收入的增加让大冶农民燃起了创业激情,尝试家庭农场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经营家庭农场,资金匮乏是面临的普遍难题。因此,不少农场主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曹树金成立合作社后,不仅整合了资金,还整合了技术资源。曹中豪也成立了合作社,自己担任理事长,同时还是捷风融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

很多种粮大户都感叹,上头政策好,政府的扶持资金很重要。在大冶茗山乡,一位干部透露,今年乡里有1000万元的农业奖补资金。除了对一次性流转500亩土地每亩奖补50元之外,还有其他奖补项目。

比如对养殖业,新建一栋150模式(一次出栏150头生猪)的猪舍,奖补1万元。对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一亩奖励200元以上。除此外,对循环农业、存活率达到80%以上的楠竹、油茶等种植业也会进行奖补。通过这些工作,政府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服务意识,跟农民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资金奖补带动了家庭农场的经营热情。茗山乡种粮大户流转了4000亩土地,养殖大户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此外,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一位加拿大华裔投资6亿元在茗山乡兴建了3000亩玫瑰花基地,这些玫瑰花主要用来提取香料和香精。

这些外来投资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通过大规模种植养殖,一方面获得了国家扶持资金,一方面赚取了利润,同时还解决了很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大冶,当地很多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将土地租出去后,每年按照市场行情收取租金,此外,在家庭农场或这些企业里打工还能挣工资,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耽误。

农民买飞机种田

在《支点》记者结束采访之前,遇到了一名最有趣的农场主——黄朝盛。

黄朝盛是茗山乡京南村村民,今年40岁。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他租种的2700亩土地,也不是他年纪轻轻不去打工而选择种田,而是他为了种田,自掏腰包买了一架农用飞机,原因仅仅是为了打药方便。

“整个黄石地区总共有两家买了飞机,隔壁阳新县有一家,他们是合作社,买飞机是专门给别人打药,我是买了自己用。”黄朝盛说,这个小飞机自己花了2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10多万元,是去年12月买的,还没在田上使用。仅是培训飞行手最少需要几个月时间,黄朝盛说他想自己学。“不管是什么农机,我先自己学。”

要想学会开飞机,需要下大功夫才行。如今,黄朝盛每天试飞,“几十万买来的农机,一定要完全了解才能保证安全。”黄朝盛说,飞机不能打草药,他又花了十几万元买了一个乘坐式打药机,这个打药机比较先进,是在武汉农博会上发现的。

初中毕业的黄朝盛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尤其对先进农机更是兴趣浓厚。他告诉记者,他花了7万多元买了一台精量穴直播机,是中科院的院士罗锡文教授研发的,目前国内只有一个工厂生产。听说这台机器比人工撒播种子效果好很多,还能抗倒伏。在咨询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教授后,黄朝盛亲自到厂家去考察。

“我之前种水稻,种得不好没产量,种好了,来一阵大风,又倒伏了,倒伏后又没法用机械收割。我是农民,我要看产量。因此,从播种的时候就要杜绝倒伏现象。用这种机器撒播的间隙非常科学,人工撒播是无法达到的。”

黄朝盛仅在农机上的投入就接近100万元,打田机、播种机、打药机、收割机、插秧机,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连农药、化肥也专挑贵的买。他说,人家不靠这个挣钱,我靠这个挣钱。人家种田自己吃,我种田是要卖钱的。

按黄朝盛的说法,他把家庭农场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为了经营好,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他很多年前就买了电脑,经常上农机网查询先进农机的介绍。看电视也是锁定农业频道,非常关注政策动向和农业新闻。

只要听说哪里有新农机研制出来了,他就跑去看,看了觉得好就买。只要听说哪里种田种得好,他也会跑去学习,“我全国各地跑,去年光出去学习的费用就花了2万元。我们农技站的技术比不上外地,别人七八年前都不种的种子,我们这边还在种,我要找到优良品种来种。”

黄朝盛一直在摸索适合种植的良种。他坦言,之前种过小麦,雨水多时,小麦容易生病,这种小麦连猪都不吃,因此去年亏了7万多元。“现在不种小麦了,正在考虑是否种油菜,听说有个油菜专家在云梦搞了一个油菜种植基地,我想去看看,如果产量高,又适合机械操作,就拿来种。”

对先进农机和先进技术的追求,让黄朝盛初期投入的成本比别人多几倍,这么多的资金从何而来?“我弟弟是搞建筑的,他给我投了40万元,我自己投了30多万元,弟弟入股,我来经营,我给他分红。”黄朝盛不知道啥叫“天使投资”,但他却不知不觉吸引到了他的第一笔天使投资资金。他告诉本刊记者,去年赚了六七十万元,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

这仅仅是个开始

仅仅几年光景,大冶市的家庭农场试验搞得风生水起。

大箕铺镇的曹树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种田了,他正琢磨着办个粮食加工厂。未来,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多,如果能把家庭农场种出的稻谷加工成粒粒香米,卖到市场上,利润将会成倍增加。曹树金已经说服儿子,不要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父子联手干事业。

今年,黄朝盛花了七八万元对田地进行整改,又花了十多万元租了一间存放机械的库房。目前,他拥有十多台大型农机,其中一部分农机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先进机械。

对经营家庭农场,黄朝盛的解读是,中央非常重视,政策非常有利,“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干一场。国家倡导的现代农业不仅要实现规模化,还要利用高科技和机械化操作。”说起这些时,黄朝盛的眼睛熠熠生辉。对未来,他充满信心。

大冶市副市长张保平说:“十八大以后,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以家庭的生产力为主,配置一定生产资料,达到规模化经营,这种模式要长期做下去。欧美地区的农业就是如此。今年,我们也在调整政策,继续出台补贴政策,对家庭农场的推进工作还要加大力度。”

大冶式的家庭农场试验,仅仅是个开始,这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是否会面临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是探索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家庭农场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能否解决三农难题,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建家庭农场

美国:对农业高补贴

美国大半农产品出自仅占2%的大型农场。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至2种农产品。随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场生产经营趋向专业化。家庭农场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业的直接经营管理。美国政府坚持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美国政府的帮助主要来源农业部推广局的技术帮助和农场主家计管理局的金融信贷支持。对农场的贷款利率及私人贷款担保等方面有优惠。

法国:中小农场比重大

法国的中小农场占很大比重,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特点。同时,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现都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日本:鼓励农户搞协作

日本政府把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用制度。政府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如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等。

澳大利亚:农场年底会分红

典型的农场是由一个家庭单元拥有和运作。家庭提供商业资金、管理人员和劳动力。劳动力享受保险等条件,雇佣成本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高。家庭中每个人各有分工,一般负责的区域离各自的家不远,农忙时间比如收获季节或者剪羊毛时会雇佣一些短工。所有与农场有直接关系的开销,例如购买肥料、化学药品、新机器等都从农场花费的专项基金里扣除。年底一般根据农场的赢利情况分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凤凰湖北 家庭农场 大冶 难题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