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优势 3D打印产业化蓄势待发
原标题:3D打印产业化蓄势待发 核心提示:无论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体模型,或者一座房子,只要你能想得到,3D打印机都能把它们变成实物。这不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而是本世纪最具想象力的一场技术盛
原标题:3D打印产业化蓄势待发
核心提示:无论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体模型,或者一座房子,只要你能想得到,3D打印机都能把它们变成实物。这不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而是本世纪最具想象力的一场技术盛宴。这一技术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推动后,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就是这台打印机,我们用它打印了几尊佛像,当作礼物送给了美国客人,客人们非常高兴。”在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立德),总经理连宁指着一台打印机,兴奋地跟《支点》记者分享这份极具中国特色的礼品。
通过照片记者看到,这尊佛像通体琥珀色,身上佩戴的佛珠,衣服的褶皱等均清晰可见,是份非常精美的艺术品。这尊佛像原本是一名画家的画作,当连宁正苦于不知送什么礼品给美国客人时,突然灵光一闪,当即决定要把这幅画作打印成实物。
打印当天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美国客人正在现场观摩佛像的打印时,突然停电了。令人意外的是,打印机依然在工作。连宁当场解释道:“因为打印时间长,这台3D打印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各种意外的发生,包括突发停电。下班后,人离开公司后,打印机还在继续打印,这尊佛像打印完成共花了13个小时。”
“95%的市场在海外”
紫金立德是中以合资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专门从事3D打印机及其耗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本刊记者抵达南京并找到该企业时,厂区内空无一人,门口的保安说,“今天周六,工人们都休息了。”
保安介绍,目前厂里有60多名工人。虽然人员不算多,但令记者吃惊的是,该企业却拥有33380平方米的总占地面积,其中厂房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公司内外,路面平整宽阔,景观树、绿化带修剪得非常整齐。保安告诉记者,经常有领导来公司考察。
在记者等待的时间,连宁正在市内为美国客人送行。下午2点多,连宁匆匆赶回公司,说那几位美国客人已经是第二次来访,目的是想寻觅3D打印的合作伙伴,他们陆续考察了日本、韩国、中国以后,最终选择与紫金立德进行深度沟通,并有意代理该公司生产的3D打印机。
“谈得非常好!对方很有诚意!”连宁说,他对这一合作抱有很高期望。在连宁看来,与其远赴美国开拓市场,不如找一家有实力有资源的美国企业做代理,哪怕要让出很大一部分利润给对方。“让利给代理商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内的市场还没起来,这是开拓国外市场较为稳妥的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对紫金立德并不陌生。连宁说,公司95%的市场都在海外,市场拓展几乎都是以色列公司Solido在负责。Solido有先进的3D打印技术,因局势不稳,人力成本高昂,于是到亚洲国家寻求生产基地。找到紫金集团时,双方一拍即合。
紫金集团本来就是国内老牌的打印机生产商,对3D打印技术非常看好。2008年,紫金立德公司正式成立,紫金集团占股75%,Solido占股25%。紫金集团在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圈了一大块土地用来建厂,连宁原本是紫金集团副总,当时被委以重任担任紫金立德总经理一职。
“当时,国内知道3D打印的人非常少,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决定对外开拓市场。今天,我们的产品市场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连宁称:“生意最好的时候是2010年,基本上是下一台(机器)走一台。机器一下线,老外就拿走,几台机器一打包就空运走了。当时的生产速度没有现在快,老外经常催我们快一点。为保证多出货,那时周六周日都加班生产。”
记者在该公司的一个操作间看到,该企业生产的3D打印机都是小型桌面机,机身净重36公斤,打印材料为PVC工程塑料、胶水、解胶剂等。在会议室的展览柜里,摆放着用PVC材料打印的人体骨头、玩具手枪等物品。该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工业设计、智能制造、高等教育、文化创意、生物医疗、建筑设计等行业。
连宁透露,公司目前年产量1000台左右,预计今年市场形势会好一些,因为美国经济复苏,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的销量会更好。
可与国外媲美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公开表示,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目前,国内从事3D打印机生产的企业,大多是以打印非金属材料为主,技术比较单一。相比之下,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湖机电)的3D打印技术,是少数能与国外相媲美的技术之一。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西南角,有一大栋平房,是滨湖机电的销售部门和厂房所在地。车间内,一台巨无霸3D打印机特别醒目,“这台打印机刚从北京参展回来,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里面有4台激光器。”该公司销售经理王博告诉《支点》记者。记者看到,车间内,有的打印机还在装配中。在一个工作间,有2台3D打印机正在作业,打印机一侧的电子屏幕上,正在打印的层数、总共的层数、温度等数据一目了然。
该公司以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为依托单位,生产快速制造装备,提供快速制造、快速制模、三维测量成套技术,并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是国内生产快速制造装备品种最多的单位。
该公司人员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于1991年开始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该项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该中心在快速制造领域已获得30多项专利,1994年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快速制造设备,立即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2011年,该公司研制出的工业级1.2米×1.2米、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是全球最大成形空间的此类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同时,“HRPM系列金属粉末熔化快速成型系统”也成为国内领先的商品化快速制造设备。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史玉升带领的团队是这一技术的学术攻关者,随着3D打印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和媒体热捧,原本潜心科研的史玉升变得异常忙碌,接受采访、写报告、参加各种论坛和会议,这些“杂事”让他有些吃不消。然而令人高兴的是,3D打印技术,终于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如今被广泛热议,而且在应用领域已经超出了工业范畴,走进了文化创意、医疗甚至家用等领域。
滨湖机电生产的3D打印机有4种类型,分别代表了4种不同的技术(SLS 选择性激光烧结,SLM 选择性激光熔化,SLA光固化,LOM 分层实体制造),使用的材料也不同。目前,国内大多数3D打印机只能打印工程塑料,而滨湖机电生产的打印机,不仅能打印陶瓷粉末、覆膜砂、液态树脂,还能打印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钨合金、不锈钢等金属粉末材料。
王博称,公司的3D打印机基本用于工业制造,“价格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最大那台1000多万元,适合大型的工业铸造,比如汽车发动机。”目前,公司的客户包括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工程器件铸造商、航空航天领域制造商、高校及科研所等近200家企业和机构。
瓶颈在于材料
无论是武汉的滨湖机电,还是南京的紫金立德,这两家国内赫赫有名的3D打印公司都向《支点》记者强调,3D打印产业最大的瓶颈是材料,与国外差距最大的也是材料。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3D打印材料的企业寥寥无几。很多经营其他材料的企业,发现3D打印产业具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后,纷纷进入该领域进行研发和生产,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伟业)便是如此。
光华伟业原本是一家从事生物材料研发和销售的公司,主营乳酸盐、乳酸酯、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等产品。这家公司的目标是,未来5-10年内,力争成为可生物降解材料行业的领军者,实现年产能突破20万吨。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们走进了3D打印产业。公司总经理杨义浒在深圳接受《支点》杂志专访时,讲述结缘3D打印的故事。
2007年,一个客户上门咨询:能否提供3毫米的焊条?“起初,我们以为客户是要做焊条。后来,要求做这种‘焊条’的客户越来越多。”杨义浒说,那时候,3D打印的概念已经出来了,并且已经从工业的大型机向家用的桌面机发展。
随后,这些要“3毫米焊条”的客户不断提意见:能否做得软一点,能否不要有气泡,光华伟业不断改进。后来,杨义浒来到温州,特意去拜访这类客户,才知道他们都在尝试3D打印。
更有趣的是2008年,杨义浒去拜访荷兰的一家客户,“起初我以为这是一家大公司,当我从机场花了七八十欧元坐出租车找到这个客户时,让我大跌眼镜。原来,这个一个月跟我们订货5吨的客户是一个小伙子,他自己在家做3D打印机的装配,装配完毕,放一两卷我们的材料在包装箱里,然后寄给别人。”
今年,当杨义浒再去拜访时,这个荷兰小伙早已租了仓库,雇了工人,每个月从光华伟业的订货量已经突破5吨。他不仅装配3D打印机,还在网上出售打印材料,他以每公斤15美元的价格从光华伟业订货,再以每公斤50美元的价格在网上出售。
随着欧美热捧,3D打印开始在国内走红。杨义浒敏感地捕捉到这一市场信息后,便迅速调整公司业务结构,开始生产更适合3D打印的材料。“因为介入得早,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转化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来研发,先小批量生产,然后完善工艺,转向大规模生产。”杨义浒说。
目前,3D打印的业务只占光华伟业总业务的10%,而且客户大多是欧美买家,但该公司非常看好这个领域。杨义浒透露,未来,他们已把3D打印业务列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并抽调核心研发团队,成立了3D打印材料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
该公司生产的材料以PLV为主,显然无法满足3D打印对材料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大部分材料企业,暂时没有进入该领域的打算。不过很多高校材料学院已经加大研发力度,其中北大深圳新材料学院在3D微纳打印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产业链积极蓄能
杨义浒坦言,他虽然非常看好3D打印产业,却无法面面俱到。他给公司的定位是,专注于PLA,其他材料的基础性研发由高校承担,而光华伟业要做资源的整合者。
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国内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在材料改性加工、生物降解等细分领域,采用“拿来主义”。
“从0到1(指其他材料的基础性研发)是高校在做,从1到1万是我们在做,在3D打印材料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后端应用型研究和批量生产。”杨义浒告诉本刊记者,未来,公司3D打印的业务量将会增加20%。
与高校合作的还有紫金立德公司。该公司已经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校企联盟,在彩色打印机、开发生物材料等方面进行合作。
连宁透露,“我们不做千手观音,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以桌面式的小型打印机为主。”他强调,销售是重中之重,未来,会重点关注文化创意领域的销售。紫金立德已经通过高校代理商,与众多高校的艺术、工业设计系建立联系,开始培育学生市场,学生的创意设计,通过紫金立德可直接打印成实物。未来,等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会成为公司的潜在客户。
此外,连宁告诉《支点》记者,他们正跟南京市政府申请,希望能以紫金立德为平台,成立3D打印研究院和3D打印服务中心。“成立研究院是为了把南京的科研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中心是想让更多单位了解3D打印,同时提供服务和宣传。通过把研究院研发的产品投放到制作平台上,实现科技产品产业化和商业化。”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已对3D打印进行立项,下一步将给予重点扶持。而武汉市政府也在光谷未来城特批100亩土地,用于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产业链还不完善,但产业链各企业已经开始整合资源,蓄势待发。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