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追逐中部地区金融中心 “草根市场”风起云涌


来源:支点杂志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追逐金融中心核心提示:据最新上报国务院的金融改革创新方案,2020年,武汉将基本建成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机构高端后援服务基地,武汉城市圈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7%以上。

原标题:追逐金融中心

核心提示:据最新上报国务院的金融改革创新方案,2020年,武汉将基本建成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机构高端后援服务基地,武汉城市圈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7%以上。

“真的是困难啊!先说要20万元,讲到了10万元,甚至不要钱,企业还是不想上四板,很多中介费都是我们在垫。”

曹治元在向“总设计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教授汇报工作时,不停地吐槽。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投资公司总经理,曹治元的主要业务就是寻找愿意上四板的中小企业。

所谓“四板”,也即区域性柜台市场,是各类中小微企业的股权托管、股权交易和股权融资平台,其准入门槛低于“新三板”(即全国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

去年11月,湖北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通过了国务院清理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验收,并正式启动。

太阳毒辣的盛夏,曹治元却长时间往返于通山——这是湖北有名的贫困山区县。按“总设计师”的思路,迅速在通山县推到10家企业上四板,形成“通山板块”效应,进而影响至全省县(市),最后在全国建成湖北的新四板市场。

新一轮资本市场浪潮已汹涌扑来!

“草根市场”风起云涌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被龚波形容为“草根市场”。身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曾经在湖北证券(现长江证券)沉浸多年。

截至今年9月13日,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股权挂牌企业为67家,挂牌总股本17.35亿股,总市值121.45亿元;中心已托管登记各类未上市企业259家,托管总股本131.66亿股。

这个量对龚波来说,不足以挂齿。湖北省46万家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年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也有1100多家。“这个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或者说企业的需求非常大,远远没有满足。”

然而,市场开拓并非易事。曹治元在通山县的工作并不顺利,虽与6家小企业签订了合同,短时间内再找到4家有些困难。

“有一家是养猪的。有10万头生猪,猪肉特别香,在通山都供不应求。但为了说服这家企业,要和18个股东一一商量,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曹治元说,尽管通山县有普遍的融资需求,但小企业对资本市场没有认识。

另外,麻烦的是,企业普遍有三四套账,财务不规范。还有的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股权有重大纠纷,股权架构混乱。若上四板需规范财务,他们不愿意补税。公司内部治理需要时间。

盈科武汉律所律师刘艾舟在某县推广新四板工作时吃了闭门羹。“一听说是挂牌上市,以前办手续时说可以的,现在却说不行,不盖章。”

困难还不止这些。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热潮。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国范围内已完成注册的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有22家,涉及19个省(市),还有7个省(市)正在筹建,部分省内还不止1家。

“各地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互相防范,虎视眈眈。”龚波说,依中国证监会制定的相关规则,区域性市场原则上不得跨区域开展挂牌业务,但仍有外地市场来湖北抢企业。

“他们下很大功夫去湖北的二、三线城市攻地方政府的‘堡垒’,招聘武汉当地的毕业生或本地人才开拓市场。”那一段时间,龚波感觉兵临城下,他形容区域股权市场的这种无序竞争为“春秋战国时代,风起云涌”。

此外,新三板扩容,无疑对区域股权市场形成挤压。去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通报国务院批准的“新三板”扩大试点方案有关情况。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首批扩大试点的3个园区之一。

但至今,市场各方普遍认为,由于新三板和四板还没有明晰的市场边界,新三板一出现就表现得比较强势,发展态势也很迅猛,无暇顾及区域性市场的发展空间及其所在地政府的感受。

“新三板如果不在股本规模及销售额、利润指标、成长性等业绩指标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一旦向全国扩容,势必形成千军万马挤一座新的“独木桥”的局面,形成新的、更大的‘堰塞湖’。”龚波对此表示担忧。

筹划资本特区

筹划资本特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是龚波、叶永刚以及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等人共同的梦想。

早在2007年,湖北省政府向国务院转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非上市公司股票柜台交易试点问题的请示》。对此,证监会当年4月复函:“予以认真考虑”。

次年7月,作为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叶永刚向省政府建言“以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依托,尽快构建我省未上市中小企业股权流通市场”。

经过近两年前期准备,省政府金融办组织拟定了《湖北省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定位为湖北省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

2011年,全国有5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金融中心呢,一个国家最多一个金融中心。”龚波在当年的一次武汉市党外民主人士双月座谈会上建言,武汉需另辟蹊径,走要素资本市场。

要素资本市场即着力建设以股权托管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和碳交易等金融市场为主、其他市场功能逐步跟进的特色型金融中心,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的集聚与配置,取得金融资源和交易品种的定价权、交易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权,从而确立武汉在中部乃至全国的金融中心地位。

“材料写上去后,时任武汉市委统战部部长贾耀斌批送市委常委,两个月后,由市长唐良智提出,光谷广场改为资本市场,又过了3个月,中国武汉光谷标志性建筑更名揭牌为资本大厦。”龚波回忆。

2011年4月,刘美频带领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光谷联交所一行,赴重庆市学习考察金融改革发展以及了解设立金融资产交易所经验。

2011年6月22日,武汉市政府发文《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打造资本特区的意见》,决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打造资本特区,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

“东方芝加哥”往事

叶永刚有很多头衔,但唯有一个头衔颇具江湖气息——“湖北省金融规划总设计师”,简称“总设计师”。

1996年至1997年,叶永刚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修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回国后,他将金融工程专业带回武汉大学,并成为中国金融工程学科的创始人。

十多年来,叶永刚一天到晚挖空心思,就是想如何在实践中推动金融工程学科的应用。

“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在湖北省做一批新的区域金融工程,建立武汉金融中心,把金融工程做成全国样板。”他说。

武汉金融业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辉煌的一页。

1861年后,先后来自英、法、德、意、比、俄、日、美等国银行来汉开设分行,合资银行近30家。

1916年,汉口开设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之后证券交易所(行)发展到15家,并成立了证券业公会。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门类齐全,资金拆借市场、国内汇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和经营股票债券的证券市场均具有相当规模。

当时由于金融业发达,汉口一度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江汉路也被誉为“汉口华尔街”。汉口作为全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仅次于上海,与天津、广州齐名。

改革开放后,武汉金融业发展迅速。但在1980年代初,武汉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中失去了机会。

“当初武汉市做了很多努力,而且一度紧紧排在深圳、上海之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以场内交易市场或说交易所为代表的改革,深圳、上海抓住了机会。”叶永刚曾亲身经历了武汉的这次改革。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武汉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深圳、上海建设证券交易所而武汉申请设立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无果后,武汉在全国的金融地位江河日下。

2010年前后,全国迎来一次以筹建场外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发展浪潮,叶永刚称之为第二次浪潮。

“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是金融发展的两条线。再加上互联网、通讯和计算机的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成为世界潮流。很多领域的场外交易量比场内大得多,比如说外汇,同业交易。”叶永刚说,当时各省均提出了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的已悄悄布局。

为了抓住第二次潮流,叶永刚亲自给湖北省委书记、省委省政府、市委“上折子”。他的想法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与支持。

2010年底前后,湖北省请来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省领导及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向郭树清作了系统汇报。

2011年8月30日,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由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同年11月17日揭牌运行。

区域金融新愿景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高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武汉经济的发展,武汉金融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叶永刚称之为资本市场改革的第三次浪潮。

湖北省金融市场欠发达有历史的原因。解放前,武汉金融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北岸江汉路租借区;解放后,武汉市把金融交易市场规划在建设大道;改革开放后,湖北省把金融市场建设重点放在了武昌中北路、中南路;近些年,省、市政府又集中金融资源支持光谷建设。

“结合历史和现实,我们现在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要把建设大道、中南路、中北路、光谷形成一个金融长廊,变成一个中轴。在这个中轴里,光谷重在做科技金融与后台服务,中北路、中南路侧重做投资市场与金融管理,汉口做货币市场与金融机构,把这三个地方串起,形成武汉金融的核心区域。”叶永刚说。

依据他的设计,以核心区域为中轴的金融体系将与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区域经济对接,在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均以产业金融工程和区域金融工程作为它的支撑。这样,湖北省就构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金融中心,并向外省扩散。使它真正发生支点的作用。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讲了40分钟的话,其中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中部崛起的支点如何构建,一定要有辐射低的金融要素市场,所谓的支点就是能撑得起来,要有具备辐射作用的平台,并且辐射的能量、范围要能走出湖北。”龚波说。

在叶永刚看来,湖北金融抢占制高点,需要三大支柱。首先,加快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将现有的做强做大,做成全国最大的场外交易市场;其次是产业金融工程,即利用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场内市场以及充分利用现在的国内、国外的所有金融资源来支持湖北省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是区域金融工程,即使用金融手段帮助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怎么去抢占第三次浪潮的先机,一个整体指导思想,就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他说。(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金融 市场 武汉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